饼干画报 饼干画报
  • 前沿资讯
  • 有趣青年日常
  • 心灵驿站
  • 实用干货
  • 城市探索指南
  • 纪实·大美中国
  • 中国国家地理
  • 关于饼干

中国第三座迪士尼,新一线谁能拿下?

2 年前前沿资讯
66,326 23 32
图片

可以预见的是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上海迪士尼都将是全球最年轻的迪士尼乐园。

作者 | 晓洋编辑 | 陆一鸣题图 | Pexels

非旅游旺季,新一线城市怎么上热搜?试试“城市名+迪士尼”的关键词组合。

最近一个多月,“迪士尼要在中国建第三座迪士尼乐园”的说法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,青岛、武汉、天津、成都等新一线城市,都被当作潜在选址而盘了一遍。

事实上,“中国要建第三座迪士尼”的传言,早在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幕当月就曾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,还说重庆和成都将参与竞争。

当时,重庆市外经贸委就转述过迪士尼官方的明确回复:不会在中国再设新项目,尚没有在一个国家建三个迪士尼乐园的先例。

尽管地方政府和迪士尼都辟谣了,但新一线城市的“迪士尼梦”并没有醒。每隔一段时间,社交平台就会涌动起“谁能成功拿下迪士尼”的讨论声。

图片

网传成都市龙泉驿区要建迪士尼,官方回应:不实。(图/四川观察)

新一线城市为什么总惦记着“迪士尼”?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吸引迪士尼的青睐?对于一座城市来说,拥有迪士尼乐园又意味着什么?

01迪士尼的“魔法”,新一线抢着要

目前,全球共有6个迪士尼乐园。除了中国的香港和上海,米奇的快乐老家也有两个主题乐园,分别在美国的洛杉矶和奥兰多。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各有一个。

创造一个神奇世界,向来是迪士尼乐园的核心运营理念。游客置身其中,仿佛来到一个永远天马行空、始终充满热情与欢笑的童话世界。

迪士尼不断强调,所有角色都是真实存在的。乐园内不同区域也许同时活跃着两三个玲娜贝儿,但是同一拨游客视野范围内,玲娜贝儿永远只有一个。

图片

在迪士尼的运营下,没故事的玲娜贝儿也能当上“顶流”。(图/网络)

迪士尼乐园内每一个角色、每一种环境音效甚至空气中的每一缕气味,都经过精心设计与维护,创造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,吸引造梦者反复前往。

而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,一座迪士尼乐园带来的不仅是休闲娱乐体验,而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变革。

今年,在开园七周年之际,上海迪士尼乐园所在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公布过一组数据:园区7年内累计接待游客超1.13亿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超615亿元,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.5万个。每个直接就业岗位还会带动4—6个间接就业岗位。

换句话说,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平均收入超过87亿元,这一“钞”能力放在全球主题乐园中都属于王者级别。

政府评估报告显示,上海迪士尼乐园还带动了上海本土知名景点游客的上升。在上海迪士尼开业的2016年,上海东方明珠接待人数就显著增加465万多人次,相比2015年增长了16.9%。

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报告,2016—2019年期间,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对全市旅游产业收入年均贡献4.09%,乐园消费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.21%。

对于所在地区的知名度提升,迪士尼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效果拉满。某位网友给玲娜贝儿起了一个“川沙妲己”的昵称,上海以外的人们顿时记住了“川沙”这一上海街区名字。

迪士尼给周边居民带来的不仅是面子,还有切实的利益。川沙一位村民曾在采访中提及,从上海迪士尼规划落地到开业的6年里,当地房价从每平方米六七千元,涨到了两三万元,与上海市区内价差大幅缩小。

新一线城市念念不忘的,是迪士尼的另一个“神奇世界”,那里拥有让城市远郊荒地长出客流、产业、就业和投资的“魔法”。

图片

迪士尼“魔法”,可以打破次元壁。(图/《仙履奇缘》)


02迪士尼选址,指标卡得很死

迪士尼“魔法”如此强大,可不是随便唱几句“let it go”就能完成的。独特体验的生产联同强大的IP生态,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巨资投入。

从勾画主题乐园蓝图的第一天起,迪士尼就得琢磨将来如何把巨大的成本投入给赚回来。

迪士尼乐园选址,首先会卡当地GDP水平的指标。1979年,迪士尼乐园试水海外市场,第一站选在了东京。彼时,日本人均GDP增长迅速,签约建园的1979年仅9000美元出头,到东京迪士尼开幕的1983年就突破10000美元。

图片

东京迪士尼包圆了一个女孩从恋爱到结婚的场景。(图/东京迪士尼广告)

20世纪90年代,迪士尼构思在亚洲建第二座乐园。消息一经披露,吸引了包括新加坡、香港和上海等亚洲城市的密切关注。

多重谈判下,各方面条件更为突出的香港占得先机。1998年,香港人均GDP约为2.5万美元,是当时上海的6.7倍。市场调研显示,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内地居民的消费能力,还没有达到业界公认的乐园消费水平。

上世纪末,东京迪士尼乐园营收快速增长,让迪士尼看到亚洲市场的增长潜力,有意加快进入中国内地的步伐。

在香港迪士尼动土兴建的时候,上海迪士尼项目谈判仍在延续着。迪士尼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内地市场的潜力、法规、政府审批机制等。中方也同步了解国际大型主题乐园的品牌内涵、决策方式和对知识产权的应用等。

从传出选址消息到最终确定建园,上海迪士尼项目的谈判长达10多年,可谓是马拉松式。最终,在2009年,迪士尼乐园才选择“落沪”。

2009年上海人均GDP达到1.1万美元,和1997年上海与迪士尼初接触时相比,涨了近6倍。要不是赶上中国经济腾飞,迪士尼能否成功“落沪”还真不好说。

图片

2022年上海人均GDP超过18万元(约合2.5万美元),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。(图/上观新闻)

除了乐园所在地的GDP,迪士尼还重视当地人口是否集中。

全球最早的迪士尼乐园开在洛杉矶。这座城市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人口,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,更是位列美国各州第一。而东京和香港的超高人口密度,自然不用多说。

前往迪士尼乐园游玩的,往往不止乐园所在城市的居民。迪士尼选址巴黎,想吸引的客源不仅是216万巴黎人,还有约4.5亿来自欧盟区的游人,以及英吉利海峡隧道对岸的英国人。

巴黎迪士尼建成的1992年,恰逢欧盟的诞生:不用排队过关,不用换外币,去巴黎见米老鼠和唐老鸭,周末里说走就走。

迪士尼于1998年选择在香港开主题公园,肯定也把回归后的内地访港旅客,当作自己的重要目标客源。

图片

高GDP+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主城区,更容易吸引大型主题公园进驻。(图/天风证券)

迪士尼乐园选址,不仅会对候选城市进行预先验资数人头的操作,还会对海陆空的连通性做整体评估。迪士尼乐园所在的6座城市,都拥有世界级规模的国际机场,全年旅客总量常年跻身全球前40。

不过,迪士尼尽管选址慎之又慎,但也不一定是稳赚的。

自1992年开幕以来,巴黎迪士尼的盈利状况起起伏伏。准确来说,“起”的时间不超过3年,大多时间“伏”得很惨。截至2019年,巴黎迪士尼累计亏损高达22亿美元,被外界称为“全世界最失败的迪士尼乐园”。

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曾分析,中国建造第三座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概率并不大,以免出现跟自家争生意的局面。

今年,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都在筹备百年庆典,这家创立于1923年10月的公司即将成为“百年老店”。

可以预见的是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上海迪士尼都将是全球最年轻的迪士尼乐园。

图片

今年10月23日,迪士尼将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。(图/迪士尼官网)

03中国的主题公园不只有迪士尼

尽管迪士尼在国内建第三座乐园的希望十分渺茫,但这不妨碍中国进入“主题公园的黄金时代”。据天风证券的报告,中国主题公园起步晚、发展快,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主题公园市场。

1989年,深圳锦绣中华正式开园,象征着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开始起步。过去30多年,主题公园以崭新、独特的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,推动着市场的快速发展。

到如今,我国的主题公园远不只有迪士尼。本土主题公园遍地开花,国际主题乐园也相继涌入中国内地。

2021年北京环球影城开业,受邀测试期间一票难求。今年年底,普德赋“光明之城”将在上海揭幕。到明年,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也将在深圳开门迎客。

据了解,普德赋创办于法国,是全球唯一的历史场景还原主题乐园品牌。这位欧洲运营者似乎正在学习迪士尼的模式,试图彻底拥抱中国市场。今年3月,普德赋跟杭州签订了项目合约,建造杭州首座世界级主题公园。

不过,尽管主题乐园近年发展迅速,空间分布却极不均匀。

根据《2023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全景图谱》的分析,东部11个省、市拥有的主题公园数量占到全国的58.08%,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占23.33%和18.75%。其中,东部地区当中广东占比最高,主题公园数量占比超过9%。

看到这一悬殊的分布现状,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“中、西部要建迪士尼”的传言能经久不衰。

对于新一线城市来说,迪士尼也许是颇为遥远的白月光,而欢乐谷、方特和长隆等本土主题公园则是更易靠近的好伙伴,而且竞争力不容小觑。

图片

主题娱乐协会TEA发布的全球主题公园排行榜显示,长隆海洋王国和上海迪士尼都跻身前10。(图/ TEA)

凭借庞大的业务组合规模、连锁乐园数量和广泛的地理布局,本土头部主题公园始终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。据麦肯锡分析文章的预计,到2025年本土主题公园将服务70%—75%的游客。

在世界范围内,主题乐园的收入分布遵循马太效应。主题乐园数据网统计了全球327家主题公园的财务数据,发现全球只有4%的主题乐园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,而这4%的主题乐园的收入却占了全部327家主题乐园收入总和的60%。

图片

全球主题公园的六成收入,被13家大型主题公园瓜分掉。(图/ CTDU中旅联)

在国内,主题公园的盈利情况没那么悬殊,但也不是稳赚的。《2021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》显示,20世纪80年代至今,中国累计开发近3000个主题公园,但盈利的只有10%,约有90%的主题公园难以收回投资。

中国主题公园的收入80%以上来自门票,衍生产品和其他盈利渠道的开发非常薄弱。单一的盈利模式隐含着较大的风险,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主题公园亏损的重要原因。

迪士尼乐园有一套自己的盈利模式,从动画制作到主题乐园,再到品牌产品授权和连锁经营,这使得迪士尼乐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。

无论是外来的品牌,还是扎根本土的,中国主题公园想要经久不衰,只能通过不断创新,用足够的创意去留住消费者。主题公园要会讲故事,更要持续翻着花样讲故事。

校对:黄思韵 赖晓妮,

运营:嘻嘻,

排版:温文清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pXONZuvO-FhCp6HPdlQ8Q

今日互动✈

你去过迪士尼主题乐园吗?感觉怎么样呢?

32
本文系作者 @新周刊 原创发布在 饼干画报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全球最无聊城市,它想争第一
上一篇
广东最极致的城市,凭什么是汕头?
下一篇
评论 (23)
再想想
  • 我

    淄博。

    2 年前
  • 文

    去过香港迪士尼,从游玩体验没感觉比欢乐谷这些本土品牌更有什么优势

    2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文: 是嘛~看来您的经验比较丰富呢~

      2 年前
    • we

      @文: 主要是动画形象优势,人家版权多

      2 年前
  • 截拳道

    台湾

    2 年前
  • 。。

    谁也拿不下

    2 年前
  • 四川成都人

    那必然是郑州,毕竟房价还可以再涨涨(doge

    2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四川成都人: 哈哈哈哈~

      2 年前
  • 点击填写昵称

    我去过上海迪士尼,门票很贵,环境很热闹。如果喜欢清幽,就千万别去。个人感觉上海迪士尼观看项目较多,体验项目较少,不如欢乐谷、方特等中国主题公园好。

    2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点击填写昵称: 涨经验了~感谢这位友友的分享~

      2 年前
    • 莱拉

      @点击填写昵称: 谁去迪斯尼找清幽????

      2 年前
  • 呵呵

    那必须是淄博,右手拿着烧烤,左手搂着玲娜贝尔,多爽。

    2 年前
  • 我

    必须是西安

    2 年前
  • vksam

    2021年暑假去过上海迪士尼,是顶着疫情风控带着孩子去的,那时不算多人,排队时间不长,可以相对较轻松在上午玩过一圈所有项目,当时游玩体验感不错,现在看着人山人海的状况,确实不忍直视了

    2 年前
  • hhb

    成都

    2 年前
  • 问问

    中国内地不是只有一间吗?怎么这么快就第三间,第二间呢?

    2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问问: 上海一座香港一座哦~

      2 年前
  • kinta

    开什么迪士尼~开个封神榜主题乐园不香吗~

    2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kinta: 哈哈哈是个好想法呢~

      2 年前
    • 木木小圣

      @kinta: 然后这里掏心主题,那里掏肺主题吗?哈哈哈

      2 年前
  • 啊哈

    首先排除天津

    2 年前
    • 哈萨尅

      @啊哈: 首先全部排除,没可能在中国建第三座迪士尼。香港和上海迪士尼我都去过,门票贵消费高但是环境好演出好对得起票价,但是国内人均消费水平跟不上,再建第三座不管是建在哪里都不合适

      2 年前
  • 一个匿名用户

    上海迪士尼确实不错,很震撼

    2 年前
新周刊
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。
相关推荐
暂时没有文章!
23 32
相关文章
立冬银装素裹时:故宫赏雪,何处寻觅这份古典之美?
穿越千年的埃及之旅:古老王国,你准备好揭开它的面纱了吗?
霜降时节游九寨沟,彩池碧水映秋色,绝美画卷等你来欣赏!
寒露轻吻长白之巅,你是否已准备好迎接满山遍野的秋日盛宴?
Copyright © 2021-2025 饼干画报
北京神奇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801000116号 京ICP备15007699号-8
  • 前沿资讯
  • 有趣青年日常
  • 心灵驿站
  • 实用干货
  • 城市探索指南
  • 纪实·大美中国
  • 中国国家地理
  • 关于饼干
热门搜索
  • 温暖
  • 正能量
  • 风景
  • 治愈
  • 知识
  • 摄影
  • 青春
  • 大美中国
  • 成长
  • 漫画
  • 有趣
  • 爱情
  • 贵州
  • 生活
  • 伤感
  • 文化
  • 美食
  • 心理
新周刊
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。
6 文章
0 评论
290 喜欢
  • 32
  • 23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