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世界杯火了,他却看不到了”
本届世界杯,东道主卡塔尔带来了很多惊喜,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很多“第一次”。
第一次由阿拉伯国家举办,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天进行,第一次实现世界杯“碳中和”……
卡塔尔还大手一挥,砸下2200亿美元,让豪华的设施被全世界瞩目。
除此之外,梅西、C罗等足球巨星也可能迎来谢幕礼,完成这场“诸神的黄昏”。
现在,卡塔尔世界杯来到了中后期。
是时候来说一说卡塔尔世界杯的一些陌生面孔了——
那些埋藏财富背后,为赛事做出巨大贡献、却又默默无闻的外籍劳工们。
看不见的外籍劳工
神秘的西亚国家卡塔尔,坐落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。
面积不大,约1.1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我国的天津市,人口却不及天津的五分之一。
多亏了遍地的液体黄金,让卡塔尔翻身成为世界第四富裕的国家。
大部分卡塔尔本地人,天生就不需要为教育、医疗、工作操心。
曾经就有当地土豪接受采访,表示自己每天仍需工作3小时,已经很少有人像他这样“务实”了。
但在这片富沃的土地上,还生活着另一群人。
他们和包着头巾的土豪仿若身处两个世界,却又无处不在。
他们大多数来自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,大约200多万人,比卡塔尔本地人口的8倍还多。
他们就是卡塔尔的外籍劳工们。
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摄像机都对准了大人物,但这些平凡的工人同样值得拥有姓名。
2010年,卡塔尔赢得了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。
这是整个中东地区第一次获得世界杯的举办权,经历了种种挫折后,卡塔尔终于如愿以偿。
为了办好这次比赛,卡塔尔足足准备了12年,不惜挥金如土,力求做到完美。
卡塔尔各地的外籍劳工们,用他们的日夜劳作,让一座座雄伟的建筑和设施,在大片荒漠上拔地而起。
把世界杯的成就归属给他们,一点都不夸张。
热带沙漠气候的卡塔尔,炎热干燥。
每年夏天,最高气温达到45摄氏度,生鸡蛋掉到泥地上都能全熟,工人们也随时都要冒着中暑的风险。
在这个富得流油的国家,富有的本地人和朴实的外地人,二者之间的差距泾渭分明。
但还是有很多工人慕名来到卡塔尔,只因他们看中了更好的发展机会,和更多的经济收入。
背着简单的行李奔赴异国,在陌生的土地上努力工作。
他们对生活品质也不太看重。
集体宿舍里,一床简单的被褥就已经满足了休息的需求。
空间不大,没有私密的生活空间,但工人们最需要的,是充足的睡眠以恢复体力。
虽然大多数外劳们拿着比在家乡更优渥的薪水,但卡塔尔的消费水平,也成倍增长。
为了省钱,很多来自印度的工人们,很少享受当地美食,而是用走廊的烹具煮出一道道家乡菜肴。
用最低的成本,攒下最多的钱。
城市另一头伫立着的五星酒店、高档咖啡店,这些繁华的场所似乎与他们无关。
大多数休闲时间,他们都在集体宿舍和大伙一起打发度过。
他们拿着还算客观的薪水,吃着最简单的食物,过着简朴的生活。
尽管万千灯火中,没有一盏为他们而亮,但他们仍愿用双手去追寻理想生活。
只因在这些外籍工人背后,在遥远的家乡,他们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。
或许,作为顶级赛事的世界杯,镜头并没有对准他们。
但这些默默奉献着汗水的普通人,即使不被看见,也依旧可敬。
阳光下的阴影
今年11月份,全球人口突破了80亿大关。
世界人口又达到了一个新里程碑,全球外籍劳工的人数,也逼近了2亿。
他们大多数来自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尼泊尔,去往美国、欧洲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国家。
但不是所有外籍劳工,都能获得满意的收入,和优厚的待遇。
当他们迈出国门,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,迎接他们的往往是比想象中更困难的处境。
如果运气不好,他们不仅要面临恶劣的工作条件,排外的居住环境,还可能遭受黑心雇主的剥削,甚至强迫劳动。
在海湾国家,大部分采用的都是“卡法拉”制度。
外籍工人们通过中介来到海湾区国家,雇主向中介支付费用,成为工人们的担保人。
虽然工人获得了合法签证和居留权,但也受到了诸多限制。
比如,外劳们出入境、办理驾照、登记结婚、看病,都需要担保人的批准。
而一些黑心雇主,丝毫不在意工人们的权益,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他们手上的“商品”。
西班牙纪录片《看不见的风景》,就展示了女性帮佣们的艰难处境。
她们被没收护照,拖着行李被送进一座座高楼。
早上6点起床,洗衣、做饭、打扫、接送孩子上下学,她们仿佛永不停摆的陀螺,一直到晚上哄雇主的孩子入睡,才能获得短暂喘息。
而雇主们在聚会上讨论着哪国的帮佣力气大、做事麻利,“物化”着这些佣人。
如果有工人受不了逃跑,她们就只能打黑工,连上医院看病的资格都没有。
所以,卡法拉制度一直存在争议。
有人批评它是伪装合法的现代“奴隶”制度,要求被取消的声音不绝于耳。
日本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,争议也颇多。
表面上,日本给了外国人来本土研修的机会,允许把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带回去促进本国发展。
但实际上,很多工人来到日本做的都是脏活、累活、险活,只是来弥补当地底层劳动力的不足。
他们领着微薄的薪水,学习技能更是无稽之谈。
这些被包装光鲜的词汇,让不少外籍工人们踩了坑,吃了不少亏。
但对于外籍劳工们来说,最危险的莫过于人口拐卖。
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《为奴十二载》,讲了一个在纽约的黑人,被骗去华盛顿工作。
后来,他才发现自己被诱拐欺骗了,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。
电影照进了现实,这些被骗被剥削的经历,很多赴美外籍劳工都遇到过,不幸沦为工作机器。
一位来自米尼加的工人,支付了4000美元通过应聘,获得去往美国的机会。
飞机降落美利坚,这名工人没有被带往酒店,而是直接被送进了DVD工厂。
他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,被迫整理成千上万的光盘。
一周工作结束,他却只能拿到40美元。
他被关进一间狭小的房子,和其他4位被拐来的工人一起生活。
每人每月要交300美金的房租,不交钱,就没有饭吃。
他们在公寓里嚎啕大哭,却无人理会。
这是凤凰卫视在去年报道的真实新闻,而这背后只是外籍劳工悲惨遭遇的冰山一角。
无奈的是,很多外籍劳工来到陌生的国家,过着普通人难以忍受的生活,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。
比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,人口近3000万,很多地方无法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。
政府鼓励人们出国务工,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富裕的生活。
于是,他们心甘情愿戴上手铐脚镣,出卖着自己的体力和全部时间。
一边别无选择,一边追求着更好的生活。
无名英雄们
这近2亿人口,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劳动力。
没有他们,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富人们,可能连生活都得不到保障,很多国家的系统也会陷入崩溃。
他们也是全世界各个角落努力生活的普通人。
有人说,在网上哭穷的人,都不是真正的穷人,因为这世上,还存在着太多没时间哭的人。
这些人默默维护着社会的运转,但在互联网时代,却几乎没有他们的存在感。
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,让200万住在地下室的人无所遁形。
有人与污水搏斗了一夜,有人在与洪流赛跑中逃过一劫,还有人就此画上了生命的句号。
数位遇难者的尸体被发现于地下室,这才让人记起了生活在城市的“蚁族”们。
社会差距就像无数面墙,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。
就像奥斯卡获奖电影《寄生虫》,让人看到——
大雨公平地降落,却只淹没了穷人。
在很多得奖的影视作品中,我们看见了小人物的千百种形态。
他们在《小丑》里是罪恶的、歇斯底里的,在《寄生虫》里是丑陋、卑贱的,在《药神》里是绝望和挣扎的,在《小偷家族》是无奈的、救赎式的。
但现实中,却鲜少有小人物能够像《当幸福来敲门》的主角那样,在苦难中绝处逢生。
现实中平凡的他们,只是比任何人都要顽强。
这是非洲的淘金工人们,在水泥坑里面干活。
这是在工地干活的一家子。
这是暴雪天气,背着液化气罐的工人。
这是在工地扛包的工人。
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默默无闻地努力生活。
当然,中国众多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伟大工程,同样离不开朴实的工人们。
没有他们,中国在建筑领域就不会发展得那么快,也不会拥有“基建狂魔”的称号。
这是在悬崖绝壁上铺路的中国工人。
这是在贵阳某河床上背淤泥的女农民工们。
这是在工地背石头的建筑工人,重量足以把他的脊柱压弯。
这是吃着馒头就茶水的农民工。
这是一双普通木工的手。
他们用这些布着老茧的双手,铸就了现代人的便利生活。
修建代表“中国速度”的高铁,维修加固各地的名胜古迹,还有商业大楼的崛起,都和他们息息相关。
也许生活的开局没有善待他们,但他们却用辛劳的汗水,努力改变命运,回报着这个世界。
他们即是你我,即是勤劳又坚韧的千千万万个普通人。
点个「赞」,平凡人的生活,永远值得被歌颂。
11 / Dec / 2022
监制:视觉志
策划:小鱼
编辑:视觉志
不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