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的文脉从何而来?贵州的文化历史远比想象得长……
光绪五年(1879年)的春天,在巴黎,一位正值壮年、风度翩翩、说话还带着点贵州口音的中国外交官,正在宴会上谈笑风生。他在祝词里表达了对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支持和赞叹,并在5月29日的表决中,代表中国投了赞成票“oui”——这是中国人首次参与影响世界的决策。
他叫黎庶昌,贵州遵义人。
黎庶昌故居内的塑像。摄影/陈伟红
作为清廷的初代外交官,这位贵州老乡,早在国人尚处蒙昧之时,就已经在伦敦旁听过英国国会议员们battle,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坐过氢气球,在马德里看过西班牙人激情斗牛.....他将这些欧洲列国的政教风土写成《西洋杂志》,被已故贵州学者黄万机先生誉为“近代史上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贵州人”。
黎庶昌题字“求吾志斋”。摄影/陈伟红
而在这位外交官的背后,正是贵州这个西南山地大省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。贵州,虽然身处封闭群山之中,却自古就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,有时甚至领天下之先,在文化教育领域影响了整个近现代中国。
贵州文脉,从何而来?
要溯源贵州文化,就要将目光投向上古时期,从旧石器时代遍布贵州全境的古人类先民,再到先秦时期宁静生息于中原之外的百濮与夜郎,都昭示着贵州从不是文明的不毛之地,而恰恰是中华文明“满天星斗”中的一部分。
屡毁屡建的甲秀楼,正是贵州文脉延续的体现。摄影/陈伟红
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后,新的人群次第汇入这片土地。在贵州遍布的的喀斯特峰林、峰丛之间,中原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、开枝散叶,形成了与华夏文明同气连枝又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色。
贵州人尊奉舍人、盛览与尹珍为“汉三贤”,不仅是他们开贵州地方向学求知之先声,更因为他们将贵州人的身影,融入了大汉刚健奔放的文化气象。
尹道真祠。摄影/陈伟红
唐宋两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,儒学兴盛。李白、刘禹锡、黄庭坚皆题诗于贵州,更有古代彝族诗人写就《彝族诗文论》《彝族诗律论》,精研民族语言的格律技法,与唐宋风雅齐肩。
明代,不仅是贵州正式建省的关键时刻,也见证了贵州文教事业的勃兴。有明一代,贵州的官学、私学大兴,讲学蔚然成风。而贵州籍官员田秋的建言,则为本乡本土的读书人打通了最后一道屏障。
贵州进士,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列于“龙虎榜”上。设计/九阳
他于嘉靖九年上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》,奏请在贵州独立设乡试考场,获得朝廷批准。嘉靖十六年,贵州首次开科。此后贵州的读书人不必跋山涉水远赴云南应试,恰如鱼跃龙门化而为龙。
在贵州开科后的三百余年间,出身贵州的举人六千人,进士共计七百人,其中很多人都成为影响一时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充分展现了明以降贵州的人文精神和蓬勃气象。
创建于清朝雍正十三年的贵山书院,是如今贵州大学的前身。贵山书院试卷,藏于贵州省博物馆。摄影/陈伟红
此外,明代贵州最著名的莫过于王阳明的龙场悟道。作为王阳明直接的思想传承者,黔中王学传续不绝。王阳明在贵州时门生即有数十位,其后又历传四代直至明末,诞生了诸多名传海内的王门学者。
从古至今,贵州人的教育与文脉,从未断绝。
阳明祠内的图书馆。摄影/陈伟红
策划 | 火花范
文 | 叶吟啸
文字编辑 | 赵逃飞
图片编辑 | 陈金鱼
地图编辑 | 刘耘硕
制图 | 九阳
首图 | 陈伟红
封图 | 陈伟红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EgMSOrsgZ1Fpm13pn-v50A
今日互动🥗
你了解贵州文化吗~
你对贵州有什么印象呢~
就这?
@9527: 怎么了,我觉得挺好的呀
这照片是在哪呀
@闹他: 封面群山那个好像是兴义万峰林
这照片是在哪呀?很美!
我去过
今天才知道,贵州也是人杰地灵啊!
您好早安吉祥,祝中秋国庆快乐!贵州文脉,鱼跃龙门,源远流长.....这是“尼丘山”吗
锁屏进来的,第一张图在哪里可以下载保存
倒是没必要贴金,为什么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是有道理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