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懂贵州文化?来了解中国第一山地省的多彩文化史诗!
贵州文化,何以多彩?
贵州文化的多彩,是“天人合一”与“知行合一“两大精神原色折射而成的。
一方面,贵州人长期安居于山野之间,面对时代的浮躁喧嚣,自带守和不争的出尘逸远;另一方面,多次自外向内的移民大潮,如同动力之源,令贵州人不断跨越千山,于国家兴亡之际拼搏奋起,成为文化生发的无限动力。
加榜梯田上“天人合一”的贵州村寨。摄影/傅鼎
从秦汉的“五尺道”“南夷道”、到元代设立“站赤”、明代建立五大驿道、清代开发水陆交通,再到如今的万桥飞架,这个山地公园省在不同历史阶段里,因为道路的逐步开拓,藏在大山褶皱里的文化宝藏也被逐渐发现,从而灿灿生辉,成就一片人文山水和时光峰峦。
桥梁,开拓了贵州的山地交通。图为乌江架五桥。供图/贵州省交通运输厅
由西向东,进击石器时代
今天毕节、六盘水山地的贵州第一“台阶”,以及与其毗邻的黔西南、黔北一带,气候湿润、喀斯特洞穴众多,正适合生灵繁衍。贵州最早的文明之光,便是从这里开始。
旧石器时代的贵州史前文化,比起同时期黄河流域原始文明的繁盛,毫不逊色,由当时最重要的生产工具——打击石器,可见一斑。
形态丰富的石器与骨器是贵州辉煌史前文化的缩影。制图 / 九阳
在水城硝灰洞,人们用更方便的 “锐棱砸击法”砸出许多锐利石片,实现了一次五万年前的“技术革命”;在盘县大洞内,人们建立了一座修理石器的岩面“工作台”,打破了过去这种技术只是西方同期文化所专有的观点。时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兴义猫猫洞,已经出土了大量精致打磨的石器与骨器,俨然一处上古时期的山地技术中心……
岩画,是天然的“史书”,图为有近万年历史的贞丰岩画。摄影 / 卢现艺
等到了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,贵州先民们从高原上的第一“台阶”走下,广泛在北盘江、清水江、乌江、赤水河等江河干流及其支流“逐水而居”。由清水江河床上挖掘的青铜器可见,此时的贵州先民,已经由长江水系与湖湘的文化聚落产生沟通。这,正是先古时期南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缩影。
贵州西北角,有条西南文化大走廊
时间来到秦汉,在这个华夏奠定基本架构的关键时期里,秦统一六国后的“高速公路网”——驰道分出的毛细血管“五尺道”,以及在汉代由四川宜宾南下毕节的“南夷道”,进入到贵州西部高原山地的第一“台阶”,并沿山势弥散。于是黔北、黔西北与黔西南一线,成为了此时贵州文化舞台的主角。
“套头葬”铜釜,赫章可乐罗德成地出土,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。摄影 / 卢现艺
“西南夷君长以什数,夜郎最大”,在司马迁的笔下,因中原王朝对中国南方的开拓,云贵高原上的夜郎古国与西汉相遇,这是贵州区域第一次大规模与中原产生沟通——我们仍可由今日赫章可乐遗址里的神秘“套头葬”、普安铜鼓山上风姿凛凛,纹样特异的青铜刀剑等文物,遥想当年夜郎古国的悠远、神秘。
赫章可乐遗址发掘的“套头葬”,这是独特的西南民族丧葬习俗。摄影 / 卢现艺
此时,贵州的这一文化舞台,正为汉代牂牁郡辖地。汉代“募豪民田南夷”,黔北“汉三贤”名载史册,汉之一字,自此深深切入黔地。
黔西南出土的抚琴俑,安宁祥和,带有巴蜀文化元素。摄影 / 陈伟红
尽管牂牁郡的郡治仍是历史谜题,但由黔西南的兴义、安龙等地汉墓群的精美文物,譬如源承巴蜀文化的青铜树与说唱俑,与岭南文化、滇文化遥相呼应的羊角铜钮钟等,已然可见贵州作为西南文化走廊的雏形。如今作为贵州省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的东汉铜车马,则以其优雅风姿,见证了贵州融入中原文化的最初篇章。
贵州省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东汉铜车马,细节精美,世所罕见。动图 / 《冬日的贵州有多美》贵州风物之旅视频
黔北大地“西南锁钥”的文化根骨如何炼成?
此后千年,作为西南通路上的重要节点,贵州在经济、文化上逐渐积蕴。南宋时,北方马道断绝,于是南宋朝廷在西南开设马市,产自黔西北乌蒙山区的好马,经由黔中、黔北,便可进入广西和四川的马市,投入北方战事。
茶马古道,也是一条文化的通路,可见贵州的崇山峻岭,已然逐渐不再成为文化流通、交融的阻碍。元代在贵州设立“站赤”驿站系统,这是贵州第一次被纳入全国的“国道”交通。此时的贵州,已逐渐在国家战略区位里崭露头角。
六百多年来,贵州陆路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制图 / 田东玉
那么,贵州如何从群山之间的“不争之地”成为 “国之藩篱”,在华夏舞台上迎来高光时刻?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公元1257年——
这一年,正处于南宋与蒙古战事的关键时期。大娄山的天险重地之间,经营播州(今贵州遵义地区)数百年的杨氏土司,与南宋朝廷合力修建起一座雄关联缀的堡垒“海龙屯”,亦有播州义士冉氏兄弟远赴合州(今重庆合川区),筑起钓鱼城遥相呼应,意图依托山势“以步遏骑”,令西南家乡固若金汤。黔北天险海龙屯,是宋元时期的咽喉重地。摄影/尹世林,供图 /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
一年,正处于南宋与蒙古战事的关键时期。大娄山的天险重地之间,经营播州(今贵州遵义地区)数百年的杨氏土司,与南宋朝廷合力修建起一座雄关联缀的堡垒“海龙屯”,亦有播州义士冉氏兄弟远赴合州(今重庆合川区),筑起钓鱼城遥相呼应,意图依托山势“以步遏骑”,令西南家乡固若金汤。
黔北天险海龙屯,是宋元时期的咽喉重地。摄影/尹世林,供图 /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
此后,蒙古大军果然折戟于钓鱼城下,不得不迂回襄阳,另觅它路。并未投入使用的海龙屯,作为一处后来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堡垒,仿若便是贵州地区此时作为西南咽喉的缩影。
修建了海龙屯的播州杨氏土司,相传是唐代由山西太原入黔。唐代时,中央设置了经制州和羁縻州制度,乌江以南的贵州地域,便主要实行了“地方自治”的羁縻制度,这一兼容并包的特有制度,让贵州的千山万水之间,仪制宽松,居民生活安定从容。
唐代时,贵州地区乌江以北一带主要为经制州,以南主要为羁縻州,图为乌江铜仁段。摄影 / 翁俊华
以播州杨氏为代表,此时的贵州,有思州田氏、水东宋氏、水西安氏等众多地方大族,他们在宋代起,就是受命中央统治地方的羁縻家族,元明时期则逐渐过渡为土司家族。在这种承续千年的“地方自治”里,贵州以滴水容蓄之力,不断沉积着自己的底蕴。杨氏土司墓葬群,正是一处此时贵州的文化珍宝。精致的宋瓷与金银器,墓葬里线条流畅圆润的石刻,沉凝着贵州这一段和缓有序的悠悠岁月。
明代金镶宝五凤冠,1953年遵义高坪五室墓出土,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。摄影/朱锐
而今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——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,更是一部活着的“黔中通史”。2192座墓葬(截至2023年1月),并非是什么达官显贵,只埋藏着一位位普通人层层叠叠的生活。但我们却能从朴实无华的生活用具,风格迥异的银饰金妆,有异域风情的宝石玻璃里,看到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,跨越1400余年,生生不息的族群交融与多彩汇聚。
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大松山墓群全景。供图/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
西南胸腹,如何变成文化熔炉?
六百余年前的贵州建省,如同一把打开山地宝库的钥匙。来自中原、江南的军民,涌入贵阳、安顺一带,以这片相对平缓的贵州高原第二级“台阶”为军屯重地,繁衍生息,走向贵州各处。自此,贵州的中心枢纽被完全激发,其整体人文风貌,已然不是一时一地,一山一河的文化闪烁,而是随着不断发展的交通物流,逐渐奔涌全省的文化浪潮。
安顺鲍家屯,是至今仍在兴旺的屯堡文化村落。摄影/吴忠贤
“调北填南”的明军,大规模修建卫所城及城墙外的堡、屯、寨等军事堡垒,今天贵州重要城市的分布格局,正为此时奠基。他们六百年驻守远方,开拓群山的悲宏绵远,与“大明风华”的种种往事,如今都深藏在贵州特有,中国典型的地方性区域文化——屯堡文化里。
明代融入贵州的各地军民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存。图1:云山屯云鹫寺;图2:隆里古城。摄影/陆宇堃;图3:本寨屯堡建筑细节。摄影/陈伟红;图4:鲍家屯屯堡建筑细节。摄影/陈庆全
更重要的是,东承湖广、中原,西接云南、广西的滇黔大道(又称滇黔楚大道)得以被全面打通。这条通路从湖南西部经由浣水一路向西,为黔中腹地源源不断输送养分,带来人文积淀。譬如被称为“滇楚锁钥、黔东门户”的雄城镇远,正是在这条要道上,迎来中原各地的财粮风物,送去骑象而去的缅甸使节,成为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
镇远古城重要的文化通道祝圣桥。摄影/张晋铭
此后,以贵阳、遵义、毕节、福泉等一处处重镇为节点,贵州通过官道、驿道、商道等复杂的路网体系,连接周边诸省。乾隆初年,跨越川、黔、滇的赤水河道凿通。贵州逐渐由控扼西南的要地,变成人事交汇的西南枢纽,在与中国各地的物质交换和大航海时代的世界物质大流动中,汇聚四方来客,商贸文化“渐比中州”。
黔中腹地的青岩古镇,是明清以来的军事、商贸、文化重镇。摄影/徐庆一
“川盐走贵州,秦商聚茅台”,川盐入黔,四大口岸兴盛,其中作为“仁岸”的茅台镇,自此时以酱酒醇厚香闻世界。以黔酒为领军,黔东北的茶青、黔东南的杉木、黔西北的漆器、黔北的丝绸……一种种黔地风物走出大山,驰名中国。
214处留存至今的各地会馆,作为活着的贵州文化,就见证了明清时期天下商人汇聚贵州的风貌。秦陇的雄浑大气、巴蜀的飘逸洒脱、荆楚的浪漫瑰丽、江浙的柔婉气韵,都在贵州交融、沉淀为一处处雕梁画栋、飞檐翘角。
贵州建筑文化,古今中西无所不包。图1:三门塘刘氏宗祠。摄影/王济文 图2:飞云崖月潭寺。摄影/卢现艺 图3:石阡万寿宫。摄影/李贵云
在风物流变之间,贵州,同样展现了广纳世界的气度。来自大洋之畔的马铃薯与玉米们,滋养了山地民众,辣椒自东南沿海溯江而上,在贵州最早被食用,此后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,掀起了一阵“滚滚红尘”。
今日的贵州文化符号之一银饰,正是贵州参与到世界物质大流动的缩影。当年黔东南密林里的参天巨木,经由林木商人之手,成为中华各地煌煌建筑的干梁与骨架。而来自南美的白银跨越太平洋,也在这一时期,藉由清水江上的杉木贸易网络,在时代浪潮里铸造为苗族同胞的盛装。
木材、辣椒、酱酒、茶叶,都是闻名中国的贵州风物。图1:清水江木材放排。摄影/卢现艺图2:晒辣椒。摄影/王勤 图3:酿酒。摄影/陆宇堃 图4: 制茶。摄影/夏小西
商贸兴盛,家园建设,也推动文教积累。王阳明入黔三年,先有龙场悟道,后有“黔中王门”弟子在贵州各处兴办书院,散下文教星火。影响中国、东亚乃至世界的心学,亦是由此发端。
王阳明写于贵州的《象祠记》是收录在《古文观止》里的经典散文。图为其名句——“天下无不可化之人“。制图/九阳
明万历年间,常年扶持寒士锐意向学的贵州巡抚江东之,在贵山之畔,南明河间的一块巨石上主持修建了甲秀楼,这座贵阳的重要人文地标,以“科甲挺秀、人才辈出”之寓,在数百年间,见证了贵州如何以当时的“钱赋所出不及江南一大县”的贫瘠,奋发赶上,涌现出“七百进士,六千举人”的诸多俊杰之士,以“后发优势”比肩中原。
甲秀楼,见证了贵州文教兴起的历程。摄影/张晋铭
商贸兴盛,人才勃发,文化积蕴,贵州,即将在近代的百年风云变幻里,以一阵文化新风,惊动世间。
百年黔人出大山,黔地人文惊海内
如果说明清之际的贵州文脉是一条逐步壮大的长河,那么晚清以来贵州文教的厚积薄发,便如同喀斯特瀑布,在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间,激流迸发,遥挂九天。
安顺文庙,石柱镂空雕刻独步全国。摄影/李立洪
首先,便是此时贵州人文的兴盛。
在遵义,小小一个沙滩村就诞生了郑珍和莫友芝等“西南巨儒”。黔北诗文大家,号称“清诗三百年,王气在夜郎”。在兴义老城西南隅水井坡山麓,一所笔山书院名列中国近代教育史册。张之洞、丁宝桢、李端棻、乐嘉藻……贵州人不断走出家乡的灵山秀水,在此风云际会之时,开眼看世界,声名动中国。
清末民初,贵州涌现出一大批影响中国的人物。制图/九阳
由实业家华之鸿创建的文通书局,开创贵州首次出国沟通技术人员与采办机器的先河,更与北京、上海等文化重地的重要出版机构,一同位列全国七大书局。抗战时期,众多学术名家来到贵州,文通书局顺势延请百余位天下学人成立编委会。竺可桢、茅以升、冯友兰……一位位声彻海内外的专家学人,或培育人才,或著书立说,在贵州掀起一阵文化新风。
其次,是贵州在近代工商业发展里的崭露头角。
清溪铁厂“天字一号”铁锭。摄影/卢现艺
人们皆知贵州人张之洞在武汉兴办了汉阳铁厂。但不为众人所知的是,在汉阳铁厂还在筹建的时候,中国人亲手生产的“天字一号“铁锭,已然在中国的第一座近代钢铁工厂镇远青溪铁厂落地,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铸就了一块重要的基石。
而贵州的纺织、丝绸、酿酒工业,亦在此时纷纷兴起,来自茅台镇的佳酿、都匀的好茶,均在此时为游历西方诸国的乐嘉藻,带上了巴拿马的国际舞台,成就后世贵州茶酒文化的一抹亮色。
浙大西迁时将杭州制茶工艺带入贵州。图为遵义湄潭茶工业博物馆木制红碎茶生产线。摄影/夏小西
而此时黔地黔人上下一体的家国情怀,更是值得感念。每一个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节点里,贵州人的身影都奋勇向前,从未落后!
公车上书,有96名贵州士子联袂签名,人数位居全国第二;辛亥举义,贵州是第七个全国成功实现共和革命的省份。抗战时期,贵州以西南之重的位置,成为承载全国人流物流的大后方。晴隆二十四道拐,是连接东南亚战事的生命之线。独山血战,则挫败日寇进军西南的图谋。
抗战大后方“生命线”,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。摄影/徐世鹏
这些历史节点的重中之重,莫过于1935年的黔北重镇遵义。远道而来的红军战士,与贵州军民一起,在这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。广阔的贵州山区,留下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,让贵州成为“长征国家文化公园”最重要的建设省区之一。
红军“四渡赤水“的重要战场丙安古镇。摄影/熊永红
文化千岛是贵州
多山的贵州,自古以来就是诸多民族的聚居地。中华五十六个民族,都在贵州留下自身的印迹,更有18个世居民族在此开拓出独特居所。山水的纵深,让贵州成为全国,乃至全世界活态民族文化保存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。
在贵州,山水有灵境。
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约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19%,位居全国第一。在贵州的山川里走一走,你可以看到天在田中,人行其上,又有苗乡吊脚楼、侗寨的鼓楼与风雨桥,在云雾青山里层层叠叠,正是华夏文明 “天人合一”理念的最好呈现。
小黄村小黄侗寨千人侗族大歌。摄影/邹学军
在贵州,衣饰有千面。
对于贵州民族同胞,衣饰正是活着的史诗。一件节日盛装,可饰有山川大地、日月江河。就连衣袖上的山形回纹,也诉说着漫漫迁徙的过往与来路。
贵州民族服饰纹样多彩,技法多元。据统计,仅苗族服饰就有百种以上。供图 / 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 曾丽
譬如贵州的第一大少数民族苗族,尽管共唱同一首迁徙史诗,语言、仪式多有相似,衣冠锦绣,却衍生出无数可能。黔东南的苗族多高腰衣、高脚裤,清爽干练,而安顺、六枝等地的苗族多身着纹绣精美的长衣长裤,威宁、赫章等地的苗族,则又披着纹路古奥的毡毯,多了几分高原山地的神秘旷远。
银饰,贵州民族文化最璀璨的符号之一。左上供图/贵州画报;右上摄影/潘军翔 ;左下摄影/卢现艺;右下摄影/李贵云
在贵州,处处有佳节。
据统计,贵州的传统民族节日有1046次(处),万人以上参与的大型节庆有二百多次(处),可称是中国最生机勃勃的节日海洋。
图1:白族火把节。摄影/张从文 图2:苗族牯藏节(又称鼓藏节)。摄影/曹经建 图3:岜沙苗寨芦笙节。摄影/尹刚
正所谓“大节三六九,小节天天有”,在贵州,春有“三月三”,夏有“六月六”,等到秋冬时节,丰收庆典更是接连不断。贵州佳节,仍在不断生发出新的活力。譬如“逢节必比赛”的村BA、村超,数万观众一声呼喝,篮球、足球等世界级运动便在贵州的山野之间沸腾。
根植大地,源于生活,贵州的文化能量,早已在数千年的奔涌中不可小觑,古老的传承和时代的呼声,依然在这片土地上飞速地激荡、融合。
图1:姊妹节。摄影/尹刚 图2:台江老屯独木龙舟节。摄影/王绍帅 图3:斗牛节。摄影/张琪
贵州文化高原,当惊世界殊!
贵州,已然今非昔比。在125.8万座山头间,近两万座桥梁拔地而起,将“山地公园”变为“高速平原“。西南综合交通枢纽,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,以及成渝都市圈、粤港澳大湾区、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之所,一个个贵州的新称号,无不昭显着这片高原热土的未来可期。
跨越天堑的北盘江特大桥。摄影/曹经建
何为贵?有人说,从字形上看,“贵”恰好为“中国的一个宝贝”。没错,深藏千山之中的贵州文化珍宝,是时候被打开了!
所以,贵州文化的魅力何在?
她悠远,是地球数亿年的生命长歌,是绿水青山的生态“高地”;
她浩大,是五千年间人与山水的共相唱和,是六百年的高举奋扬,知行合一;
她热烈,是万人奔跃的时代鼓点,是万桥飞架的山地传奇;
她深切,是令人流连的生命家园,是诗意栖居的心灵故乡。
西南人文之胜梵净山,是生态宝岛,也是文化秘境。摄影 / 杨舰
时光铸就峰峦,山水化作华章,这,就是贵州!
策划·编辑 | 火花范
文 | 后果
图片编辑 | 陶子
地图编辑 | 刘耘硕
制图 | 鱼一条 九阳
首图 | 张霆
封图 | 潘军翔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NFVNP01AWzWBmI6gsP7hg
今日互动✈
你去过贵州吗?
你对贵州有什么印象呢?
请问这个封面具体拍摄于哪个地方呢
封面照片是哪
这篇文章质量高,图片漂亮
@美食就是土豆吗: 谢谢您的夸赞~
虽说采取了“平铺直叙”貌似“波澜不惊”,实则用足了功夫-顶赞!
@CC: 谢谢宝宝~
内容相当奈斯
作为贵州人,学习和了解贵州的人文历史是必修之课。作者立意高远、文思巧妙,图文并茂、通俗易懂,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。非常的感谢!
@汉廷酱酒: 谢谢您呀~饼干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内容的~
文笔不错
文笔超好,写得不错,谢谢对家乡的赞美和宣传
遵义会议 是重要的转折点 应该多说一点。其他学习了!!感谢~~~
还有天眼 :)
@贵州人: 好的
贵州,天下多彩贵州!
@雪凝: 很不错的地方呀~
cookies太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