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她月薪8000,为什么敢贷款60万报健身?”:所谓的高度自律,其实都是“自我PUA”
假如你月薪8k,会拿多少钱去健身?
最近,上海一位李女士为了健身,花了整整63万报私教,课表直接排到了2034年。
月入8k的她,买课全靠贷款,每月光是还贷就高达3、4万。
可唏嘘的是,健身不到一年,李女士被确诊肝血管瘤。
不仅身体没练好,还欠下了一屁股债。
最近几年,我们为了所谓的“自我提升”,付出了太多:
为了“更好的生活”,买了一堆看着高档却不适用的物件;
为了“更好的自己”,报了好多课程,却一直放在“待学习”;
看似在变好,可真的开心吗?
除开健身行业混乱的营销模式,我不禁想问: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着迷于虚假的“自我提升”?
今天,壹心理就和大家来聊聊:“自我PUA”。
01 自我PUA三阶段的恶性循环
话题#如何停止自我PUA#,在微博阅读5.8亿,9.7万人留言表示共鸣。
它是指,把PUA的套路用在自己身上,通过贬低自己,来实现对自己的情感控制。
通常,自我PUA有三个阶段,一旦形成闭环,就很难逃脱了。
阶段一:执着于达到苛刻的标准,让自己超负荷运行。
最初的自我PUA,常常是裹着糖衣出现的。
比如“自我觉醒”“自我提升”“突破极限”。
之前有事件“某高管参加培训课程,被活生生骂死”。
据红星新闻报道,在所谓的“自我突破”课程中,学员会被引导着揭自己伤疤,把自己骂得一文不值。
在高强度的贬低之下,彻底击毁一个人的自我。
然后,痛哭流涕的他们,发誓要洗心革面,成为一个“更好”的人。
在这个过程中,会产生一种虚幻的自我接纳、爱上自己的感觉。
很多人都会逐渐沉迷于此。
然而,这种“变得更好,爱上自己”的感受,归根结底,却是因为坚信自己不够好。
它带来的不是成长,而是和自身的对立,以及对自身生命力的扼杀。
很快,他们就会在超负荷运转中,陷入“自我PUA”的第二阶段。
阶段二:一旦达不到标准,便将自己贬入尘埃,再踏上一万只脚。
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:威胁、批评、自责等负反馈的方式,很难让人们产生真正的改变。
好比很多父母想要孩子好好学习,却每天说:
“你不好好学习,以后只能去捡垃圾。”
“你怎么这么笨,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。”
“你看看别人家那谁,你还好意思在这玩吗?”
面对这样的指责,孩子真的会想学吗?
被包装为“变得更好”的“自我PUA”,也是如此。
我们心里,有个理性人,他成天手执皮鞭,催促我们前进;
而另一个感性人,则会偶尔逃避,会懒惰,会想停下来。
本来两人势均力敌。
但是,如果总是出现一种情况:
你明明很累了,却亲手拿起皮鞭抽自己,还反复责骂:“废物,为什么你不快点跑?”
会发生什么呢?
“感性人”会破罐子破摔,拒绝理性的指挥,甚至摇旗呐喊:“我偏要做个废物!”
这时,“理性人”就会变得耗竭,虽然前进着,却身心俱疲,觉得生活了无乐趣。
阶段三:千辛万苦终于达标后,继续和社会的要求对比,如此循环往复。
退一万步讲,万一我们足够努力又足够幸运,在“理性人”的驱使下,千辛万苦地达到了目标。
这时,我们就会心满意足地停下来了吗?
怎么可能!
自我PUA大师们,从不浪费一分一秒,他们总是试图更有效率地活着。
在逼着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完一项任务后,等待着的,是:
马不停蹄地去追赶下一个目标。
综艺《仅三天可见》中,阿雅感叹:“我能活到现在是个奇迹,这真的就是在玩命。”
二十几岁时,为了赚钱的她,整天疲于奔命。
直到父亲去世,阿雅才第一次允许自己停下来,出国游学。
多年后,她这样评价年轻的自己:
“那时候年轻……
每一次玩命工作都是在燃烧自己,是在自我消耗。有时候我们需要慢下来,需要让自己休息。”
而休息,恰恰是自我PUA大师们的“不可承受之重”。
“自我PUA”恶性循环的三阶段,像极了古希腊神话西西弗斯的故事。
他被众神惩罚,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。
可每一次,巨石一到山顶,马上又自己滚下来。
他只能徒劳地努力着,日复一日,永无止境。
02 对这三点越敏感,越容易被PUA
然而,这些还不是自我PUA最让人窒息的地方。
微博一位网友谈到“自我PUA”的经历时,说:
“我就是一块垃圾,不断地腐烂,慢慢的,一点光亮也没有了。”
自我PUA明明如此痛苦,我们却仍然乐此不疲。
为什么?
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。
a. 对“被抛弃”的恐惧。
综艺《女儿们的恋爱》中,李莎旻子和隔壁老樊的爱情让许多观众窒息。
采访中,李莎旻子谈到:“他比我优秀,又比我小。我就会害怕,如果有一天他的世界变大了,遇到了更好的,怎么办?”
张雨绮立马就说:“但是你也可能遇到下一个更好的。”
然而,李莎旻子毫不犹豫答到:“不会的。”
如此肯定。
把自己贬到尘埃,到底有什么好处?
答案是,重复的自我批评会加强一个人“自我控制”的错觉。
换言之,“自我PUA”会为我们带来一种“掌控感”。
“如果我再努力一点,如果我再优秀一点,就不会被抛弃了。”
发现了吗?
话里都是“我”。
看上去是把自己踩入泥里,但其实,是“把这段关系的掌控权都抓在自己手中”。
相比之下,如果相信一段关系就是会随时间改变,一个人就是会莫名其妙地离开。
无疑会更难受。
因此,这种虚幻的“掌控感”,能够一定程度上,抵抗“被抛弃”的不安。
b. 对“应该自我”的要求较高。
人格心理学家Higgins提出了“自我不一致理论”。
他认为,每个人都有2个自我:
实际自我: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;
应该自我:认为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,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。
当“应该”过于严苛,导致“实际自我”和“应该自我”过度撕裂,就会滋生焦虑和内疚感。
这是因为在“应该”背后,往往包含着一种羞耻感,一种“我不好”的信念。
我的一位朋友,从小被寄养在各个亲戚家中。
没有父母撑腰,亲戚们能给他什么好脸色?
所以,他逐渐开始认同别人的评价,总认为“我不好”“我不被人喜欢”。
于是,他发展出了很多“应该”:
应该乖巧懂事,应该多做家务,应该嘴甜多笑,应该好好学习……
一旦做不到时,就赶在别人摆出脸色之前,先责怪自己。
其实本质上,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。
c. 内化了严厉的父母。
蛤蟆先生内心就像住着一个法官,随时准备着审判和定罪。
而这个“犯人”,是他自己。
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,他逐渐意识到,那个法官身上总有父亲的影子。
“他很严厉,总对我不满意。我一直都渴望他的爱与关注,却从没得到过。哪怕他已经去世二十年了,我还是能感到他
我的不认可,我从没成为他希望看到的我。”
这是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中的一段故事。
许多人都像蛤蟆先生那样,内化了他人PUA自己的方式。
如同面对一个独裁者,你不舒服,但是你无法离开,无法反抗,所以不得不依赖他。
最后,只好认同独裁者的评价。
慢慢地,我们就越来越无法信任自己的感受,更别提建立起内在稳定的评价体系了。
这时候,自我PUA就变得理所当然。
03 如何从“自我PUA”中拯救自己?
相声演员郭麒麟,也曾是自我PUA的高手。
他从小被父亲骂大,“挫折教育,粉碎自尊。”
很长一段时间,郭麒麟都将自己贬进尘埃。
直到有一天,他觉得这么下去,这辈子就完了。
于是决定一定要走出自我PUA的陷阱。
那就先做成一件事吧,减肥。
当他从196斤减到120斤时,终于第一次有了点自信,第一次能对自己说:“我是可以干成事情的。”
你看,走出“自我PUA”,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。
心理学研究认为,觉察“情绪按钮”,是斩断自我PUA的第一步。
每个人的内心中,都存在着一些“情绪按钮”。
当生活中的某些事件触发了这个按钮,我们就会条件反射地使用“自我PUA”来应对。
“情绪按钮”可能是一些特定的情境。
比如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中,蛤蟆先生的“情绪按钮”,就是“他人的愤怒”。
也就是说,一旦别人对他生气,他就忍不住开始自我攻击。
他从小就从愤怒的父亲身上,学会了忍耐。
只有责备自己,父亲的愤怒才会过去。
所以,自我PUA,就成了蛤蟆先生面对他人愤怒时自动化的反应。
“情绪按钮”也常以特定的话语出现。
“你怎么这么没用”“这点小事都做不好”等等。
如果你的心中总是回荡着这些话,那么,下一次请试着及时对它“停”。
告诉自己:“怕什么,又不是天塌了,下次别掉坑里就行。”
其次,反思“应该信念”。
“自我PUA”之所以很难带来真正的成长,是因为我们或许从未真正理解过那些“应该”。
我们可能会说:“人应该坚持锻炼”“应该积极上进”。
但如果有人问:“为什么?”
或许就一脸懵了:“没有为什么,就是应该啊!”
你看,没有审视,就很难产生真正的动力。
所以,下一次,当你逼迫着自己“应该做什么”时。
试着换些问题:
“我现在能做什么?
“我愿意做吗?”
最后,练习“积极的自我对话”。
积极的自我对话,并非是一味灌鸡汤。
比如想考证,结果只考了50分。
这时候,不断对自己说“我能行”是没用的。
真正该做的,是诚实地面对自己:“好吧,这一次我只得了50分。”
然后,给自己提供更多的选择,比如:
这证也不是非得要考,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放弃。
很多时候,放弃才是最需要勇气的。
时间宝贵,或许还有比考证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。
而如果你选择了继续,那么,到底怎么做,才不是无用功?
这样积极的自我对话,本质是从“自动化地逼迫自己”,转向“真正地为自己负责”。
当你诚实地面对自己,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选择,并主动地做出选择时,
你就已经走出自设的陷阱,找回真正可以自我改变的力量。
最后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:
暂时做不到,没关系。
毕竟,它也曾是你的盔甲,护着你一路前行。
只不过,随着你的长大,狭小的盔甲逐渐固化成了牢房。
禁锢了你进一步变得更舒服,更自由。
现在,是时候跟它告别了。
也是时候真的对自己“好一点”了。
愿你走出自我PUA的茧房。
外面已经天光大亮,足够你自由翱翔。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参考文献:
罗伯特·戴博德,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苏珊·福沃德,《执迷: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》
斋藤茂男,《饱食穷民》
你有没有经历过“自我PUA”?
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感触?
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~
前半段还有点共鸣,后半段不就是阿Q精神么?
@果子橙子: 但也可以理解成智慧啊。不然怎么解释啊Q没钱没权比现在大多数人幸福,内在的幸福,现在人起码既不焦虑也不抑郁就是好的了
@你说得对: 奈斯,不错,有一些质量
@你说得对: 对
@果子橙子: 不一样。阿Q精神是自我欺骗浑浑噩噩获得满足,这里的是自我审视自我接纳,是主动认识并且积极地去做自己更该做的事情,不是躺着什么都不干。
@冰川: 你理解得很对,这些道理过了很多年自己才慢慢清醒,从被情绪控制走出。主动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这是理智的过程,情绪感性是对外界事情的。
@果子橙子: 乐观心态很重要,也很难得
大爱
那我算是自我PUA的典范了???
这篇文章就是想让人建立自信,不要卑微。吾日三省吾身,但是不要贬低自己。
@这写的啥啊,很乱: 要看到自己的力量,理解自己,接纳自己,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郭麒麟,说“变瘦首先是我作为是演员的一种艺德的体现”这个例子举得不太好,不过也说明了中国演员一直在对自己PUA,不知道演员群体有没有意识到,他都已经病入膏肓了,所以他不认为自己被自己PUA。就像美国总是PUA中国,你们制度不好,你们没有人权。我觉得,所谓PUA,就是不脱离实时情况,不脱离历史主流,别对自己定一些过去人物都达不到的道德要求和工作强度。
躺平不好吗
@hhh: 也不能完全躺平,还是要有自驱力的~
自信、自尊、自爱,生活过给自己看,自己幸福才是真的幸福,过好自己的生活,别管别人的看法
套路党。送你一句毒鸡汤,把你钱包一扫光
@一叶知秋: 【手动点踩👎】
说得容易,但是做不到啊
所谓“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”,面对曲折和苦难,应急学习和经验,到哪里有这样的课程
@琼.传奇: 我妈妈最爱说这句话了
pua是什么
我是属于那种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,一定要做第一第二的...每天都在自我燃烧但是效果不好,效率低下。反而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平时不怎么学,能够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学习,
讲道理,肝血管瘤长了和不长区别不大
我有时候看一些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或书籍时总在想,那个时候真的很简单,吃饱穿暖就是幸福,作物丰收就是幸福,赚钱盖新房子就是幸福,在劳动中看书获得精神满足就是幸福。我常常想,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,为什么要让自己学策划案,去社交,仅仅为了志愿时和综测分报项目和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活动,要锻炼要实践要小组合作要做pre,生怕自己被社会淘汰了,为什么要逼自己这么紧?
挺有深度的。
文章总体其实蛮棒的,但是西西弗斯的例子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在这里用作自我pua的理解,明明是众神压上的命运,他的灵魂到最终也没有屈服,在每一次苦难、推石头的过程中都清醒的欣赏日生日落,即使每一次的结果都被碾压返回原点,但是致死没有放弃,重石和命运可以压垮他的身体,但他的灵魂不会屈服并永远向上。
这篇文章写得很好!谢谢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