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已经在期待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?中国山雪地图,来了!
临近立冬
大雪
已经在新疆、内蒙、黑龙江等地纷纷降落
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
悄然到来
尤其是
中国山地众多
千里山川配以万里雪飘
对山野雪景充满期待的人们
已经摩拳擦掌,迫不及待地
奔向雪场
奔向满是积雪的山河
(中国积雪进度示意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为此
星球研究所挑选
东南丘陵、秦岭、太行、燕山、长白
念青唐古拉、横断、祁连、阿尔泰、天山
10座大型山地
制作出这份
《中国山野雪景地图》
一起领略
“将登太行雪满山”
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
又或是
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
“去时雪满天山路”
若要问
哪里的人们最渴望下雪
长江以南的南国
一定榜上有名
这里北起长江、南至两广的低山丘陵
被统称为东南丘陵
其气候相对温暖、降雪稀少
但包括庐山、黄山、九华山等在内的少数高峰
却依然可以为我们呈现出
精彩的雪景
(东南丘陵雪景地图,由于东南丘陵未严格界定范围,下图为大致范围示意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位于安徽的佛教名山九华山
海拔1300余米
寺庙殿宇屹立于皑皑雪峰
可听晨钟暮鼓
赏玉树琼花
(2018年1月大雪后的九华山天台寺,摄影师@朱正)
▼
位于江西的庐山
海拔1400余米
历史最低气温曾达-16.8℃
冬日常现庐山飞雪
千树万树如穿白袍
(2022年2月暴雪后的庐山诺那塔院,摄影师@李若渔)
▼
位于湖南的张家界武陵源
三千峰林拔地而起
雪花片片,翩跹而落
(2019年2月突降中雪后的武陵源风光,摄影师@林祖贤)
▼
自东南丘陵往北
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加
降雪愈多
作为南北方分界的秦岭
雪覆山峦、雪景众多
(请横屏观看,秦岭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秦岭主峰太白山
两侧群峰如“龙脊”般
傲然挺立于云海之中
平均海拔超过3400米
如此高的海拔
才有了“太白积雪六月天”的景观
(请横屏观看,秦岭太白山至鳌山之间的主山脊,摄影师@王永杰)
▼
五岳之一的华山
以险峻著称
陡峭的山体令积雪难以附着
只在稍缓之处点缀山色
(华山之上左侧景点为下棋亭,右侧景点为鹞子翻身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▼
位于秦岭南坡的凤凰山擂鼓台
山势相对平缓
森林繁茂
冬日青枝变琼枝
(2021年3月大雪后的凤凰山擂鼓台,摄影师@糖蒜兄弟)
▼
更靠北的太行山
以纵贯南北的身躯
树立起一道屏障
分割着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
太行之雪
或覆盖于长崖之上
或降落于峡谷之中
或飘落于山峰之巅
(太行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位于河南焦作的云台山
丹崖长墙,延绵不绝
这种地貌被称为“嶂石岩地貌”
丹崖与白雪交相辉映
将八百里太行横绝天下的气势
一展无余
(请横屏观看,云台山雪景,摄影师@杨颖奇)
▼
位于河南辉县的回龙大峡谷
雪后如奔走的游龙
苍劲有力
(请横屏观看,气势磅礴的回龙大峡谷,摄影师@刘辰)
▼
位于山西的佛教名山五台山
苍峦之巅换了颜色
山间寺庙香火依旧
(五台山雪景,摄影师@任鑫园)
▼
太行山北接燕山
自古以来
燕山便是内蒙古高原、辽东地区
通往华北平原的咽喉要道
与此同时
来自内蒙古高原的冷空气
与暖空气交汇
再加上燕山阻滞来自渤海的水汽
便有了燕山之雪
燕山之上
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
见证了金戈铁马的历史
雪后更显雄伟壮阔
(请横屏观看,燕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燕山坐落着
明代长城的精华段
司马台长城
如卧龙般盘旋于苍茫雪岭
(司马台长城,摄影师@杨东)
▼
号称“天下第一雄关”的居庸关
形势险要
如一条锁链
在瑞雪中守卫壮丽山河
(居庸关雪景,摄影师@杨东)
▼
而如今
燕山更是京津冀地区的滑雪胜地
自北京冬奥会以来
依托燕山建立的滑雪场
无论数量、质量都大幅提升
(请横屏观看,河北崇礼密苑云顶乐园,北京冬奥会的部分赛事曾在此举办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▼
北出燕山进入东北
这里坐落着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系
长白山脉
高海拔带来的低温
使得水汽快速冻结成小冰晶
便有了细软蓬松的长白之雪
也成就了这里众多的山野雪景
(长白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它森林茂密
林海雪原、银霜满地
(老里克湖附近的林海雪原,摄影师@丁俊豪)
▼
厚而松软的积雪
更让长白山成为
中国最负盛名的天然滑雪胜地之一
(净月潭风景区内的滑雪场,摄影@冯健男)
▼
最为出众的则是
长白山天池
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
在蓝天的映照下
如同雪峰环绕的蓝宝石
(请横屏观看,长白山天池雪景,摄影师@高鹏飞)
▼
从东南丘陵到秦岭
从太行之雪到燕山之雪
再到长白之雪
东部山野雪景已经如此出众
那更加广袤狂野的西部地区呢?
首先
我们要介绍的是
离海洋最近的藏东南地区
来自印度洋的水汽
贯穿雅鲁藏布大峡谷后
迎面撞向念青唐古拉山
使得后者成为中国西部
水汽最充足、最湿润的地区之一
降雪频繁,雪景突出
(请横屏观看,念青唐古拉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念青唐古拉山脉的西段
坐落着我国第三大咸水湖
纳木错
于皑皑雪山下贡献一抹深蓝
(纳木错,摄影师@梁志强)
▼
还有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的支流
帕隆藏布
雪后初霁,绿水逶迤
(帕隆藏布雪景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▼
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
有着藏东最大的湖泊然乌湖
如镶嵌在雪原间的翡翠
(然乌湖与318国道,摄影师@李珩)
▼
与念青唐古拉山的雪景相比
同样受印度洋水汽滋润的横断山脉
亦毫不逊色
七条大型山系和六条大江
组成的“横断七脉”与“横断六江”
是极致雪色的聚集地
更是众多生灵的家园
(横断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高山
是横断山脉的主体
远观横断
万山载雪,云霞掩映
(贡嘎雪山日出旗云,摄影师@Greatwj)
▼
流水
将碳酸盐岩溶蚀
沿途沉积为钙华池
隆冬时节依旧色彩缤纷
(黄龙五彩池,摄影师@杨友利)
▼
七脉六江,山高谷深
也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
每年秋冬数百只黑颈鹤
在云南纳帕海安家
雪山之下引颈展翅
(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中的黑颈鹤,摄影师@林森)
▼
但是
并不是所有高山
都像上述两座山脉距海如此之近
位于西北的祁连山
以西北-东南的走向
拦截来自太平洋的水汽
在干旱的内陆形成降雪
一方面
祁连之雪创造出众多雪景
另一方面
也以较为稳定的冰雪融水
孕育出了伟大的河西走廊
让祁连之雪有了更重要的意义
(请横屏观看,祁连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雪山下
明代长城顽强屹立
在雪后
更显苍茫
(乌鞘岭的明长城与马牙雪山,摄影师@郭广星)
▼
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
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城市张掖
冬日的张掖马蹄寺石窟
雪堆山顶如戴玉帽
(张掖马蹄寺石窟,摄影师@吴玮)
▼
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
滋养了河西四郡之一的武威
在被誉为“武威后花园”的大红沟
可见层层堆云积雪的最美曲线
(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大红沟镇梯田,摄影师@郭广星)
▼
而在距海更远的新疆
阿尔泰山
成功拦截主要来自大西洋的水汽
才有了阿尔泰之雪
一万年前
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
创造性地发明了“毛皮滑雪板”
让阿勒泰地区因此成为
众多学者认可的“人类滑雪发源地”
(阿尔泰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喀纳斯湖是阿尔泰山精华所在
冰川作用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泊
雪后晶莹如玉
(请横屏观看,新疆喀纳斯河与喀纳斯湖雪景,摄影师@焦潇翔)
▼
阿勒泰市区到禾木的阿禾公路
一路串联起阿勒泰的美景
冬日更是可以见到墙比人高的
雪墙奇观
(阿禾公路两边雪墙两米多高,摄影师@石耀臣)
▼
而如今这里的人们
跨越万年
依然延续着滑雪的生活
(将军山滑雪场,摄影师@游子弋)
▼
“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”
的纷飞大雪
为何会出现在世界上
距离海洋最遥远的天山?
的确,尽管天山距海遥远
南北被两大沙漠夹持
但天山拥有
能拦截水汽的高海拔
使之成为一把劈开干旱的利刃
天山之上
雪山、湖泊、草甸连成一线
天山之下,峡谷纵横
合力呈现了一幅立体雪景画卷
(请横屏观看,天山雪景地图,制图@吴昕恬&汉青/星球研究所)
▼
巴音布鲁克草原
铺展开千里雪毯
(巴音布鲁克草原,摄影师@王汉冰)
▼
赛里木湖
一半冰蓝,一半雪白
(赛里木湖,摄影师@水冬青)
▼
安集海河冲出天山
不断切割大地
形成安集海大峡谷
雪后红色的土地与白雪相映
(安集海大峡谷,又称红山大峡谷,摄影师@水冬青)
▼
.
.
.
以山为纸,以雪为墨
十座大型山脉,十种山野雪景
无论风雪严寒
总有探索者步履不停
星球研究所主创云舞空城
与始祖鸟特邀嘉宾张克寒、郭瑭GT
一同前往长白山
进行了一场山雪探索
(星球研究所与始祖鸟特邀嘉宾剧照,请滑动观看)
▼
而11月3日位于长白山下的
始祖鸟山地课堂北大湖店
也将正式开业
对滑雪者来说
这里是野雪天堂
而从科学的视角
长白山是冰与火的交融
是极致美丽与极致危险的共存
(星球研究所与始祖鸟拍摄团队在长白山)
▼
与此同时
在冬奥会后的第一个雪季
我们希望这份《中国山野雪景地图》
能为你带来
极致的探索体验
当琼花吹落满山间
仍有荡漾碧波、青松翠杉
赤壁丹霞、红墙黛瓦
让这一片雪白变得多彩
想以独特视角了解现代中国?想深切感受百年中国之大变化?《这里是中国》中有大量精美的图文,足以让每个所见之人都能感受中国山河之美、建设之美、生态之美!
《这里是中国》从空间的角度,讲述中国之大和中国之美,365处极致风光、519页温情的中国故事、53张专业绘制地图、191位风光摄影师的精致作品。
《这里是中国2》从时间的角度,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,185位摄影师和16家机构、267幅极致震撼摄影作品、80张“基建狂魔”工程制图、4张超长拉页。
大格局、大创意、大手笔、典藏级国民地理书,严谨、高清、手绘中国地图,7幅超长拉页,带来视觉震撼!
精美礼盒,馈赠朋友、家人、孩子、员工的佳品,足不出户,发现中国之美,了解你不知道的中国。
给孩子、家人一部纸上的地质博物馆,学知识长见识,了解中国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!
给员工、客户、自己献给每一位新中国的建设者,致敬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。
翻开这本书,让我们一起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发现和感受“中国力量”!
本文创作团队
撰文:惊蛰
编辑:所长、云舞空城
图片:徐鹰
地图:吴昕恬
设计:汉青
审校:王逻辑、江上帆、陈景逸
【参考文献】
[1]弗雷德里克·K·鲁特更斯.气象学与生活. 【M】.北京:电子工业出版社,2016.
[2]李培基.中国积雪的分布. 【J】.冰川冻土,1983(04):11-18.
[3]孙秀忠.近46年来我国降雪变化特征分析. 【J】.高原气象,2019(06):1594-1601.
[4]王春学.中国近50a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. 【J】.冰川冻土,2012(02):247-256.
[5]王世金.中国滑雪场空间格局、形成机制及其结构优化.【J】.经济地理,2019(09):222-231.
[6]郭康.嶂石岩地貌之发现及其旅游开发价值.【J】.地理学报,1992(05):462-471.
强烈要求不要横屏,用电脑看到横屏就头大
图片太好看了
@a: 嘿嘿,是呀~
太美了!!此时一个南方人想看雪的心情达到了顶峰
@ww: 冬天到了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