饼干画报 饼干画报
  • 前沿资讯
  • 有趣青年日常
  • 心灵驿站
  • 实用干货
  • 城市探索指南
  • 纪实·大美中国
  • 中国国家地理
  • 关于饼干

啥是东北?

4月前城市探索指南
20,950 50 76
图片

关于东北

我们可以有很多解读

它是富饶的黑土地

是广阔的林海雪原

(大兴安岭雪景,摄影师@老山货)

▼

图片

是无尽的奇珍异兽(长白山紫貂,摄影师@NoOne晓东)

▼

图片

也是魔性的东北口音

是直率且有趣的灵魂

关于东北

我们也有太多的疑问

曾经的共和国长子

如今为什么沦为难振兴的老工业基地

(沈阳市沈海热电厂,摄影师@孙林路)

▼

图片

曾经中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

如今为什么渐变为一座又一座“空城”

荧屏上的东北人朴实有趣

印象中的东北机构人浮于事

构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

当我们试图还原它的真实面目

也陷入了对东北的迷思

难免沉浸地问出一句

啥是东北?

地理意义上的东北

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

面积约126万平方公里

从最北端的漠河到最南端的大连直线距离1600余千米

甚至超过大连到台北的距离

(东北行政区划与位置,制图@陈景逸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如此广袤的一片土地

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文化的同质性

成为中国最有区域认同感的地区之一

以至于我们可以模糊掉近6000千米的省界

讲述一个“整装东北”的故事

史前时期

这里照进了中华文明的一道熹微曙光

封建时代

这里孕育了骁勇善战的中原征服者

近现代

这里点燃了一个贫弱国家的工业雄心

即便如今世事变迁

这里依然流淌着不变的热血

(红山文化玉龙、沈阳故宫、抚顺的钢铁工厂,摄影师@鞠骁&视觉中国,制图@李雪茜&王天怡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图片图片不过

在历史的激荡开始之前

初生的东北

只是千里冰封的粗砺大地 

01 艰难开局


东北的开局

由三条山脉开启

它们争相隆起合围出如今东北的轮廓

(东北地形示意,制图@陈景逸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西部

大兴安岭自北向南绵延1400余千米

约等于北京至上海的距离

数万座山峰相连

汇成大地的波涛

大兴安岭西坡缓缓过渡到海拔约1000米的呼伦贝尔高原

这里平坦开阔草原一望无际

(请横屏观看,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,摄影师@洛源)

▼

图片

东北北部是平缓的低山丘陵

海拔只有500-800米

名字也矮了一头

唤作小兴安岭

东北东部

一系列东北-西南走向的山岭

包括吉林哈达岭、完达山

张广才岭、老爷岭等

组成长白山脉

巍峨壮丽

山的隆起还伴随大规模火山喷发

由于大地深处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

使得这里岩浆运动活跃

造就了如今的600多座火山

其中就包括声名赫赫的长白山火山群、五大连池火山群

镜泊湖火山群、阿尔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等

(请横屏观看,四海龙湾玛珥湖,位于吉林龙岗火山群,摄影师@钟永君)

▼

图片

时光荏苒

它们或已植被遍身

或已聚水成湖

只有从面目狰狞的石海

可以瞥见曾经毁灭性的力量

除了形成火山

来自地下深处的力量还引起大规模的大地沉降

在东北腹地产生巨大的凹陷

成为被三列山脉合围的东北平原

但与如今的沃野千里相去甚远

这里曾如同被“封印”原因在于它的两重劣势

第一重劣势
极寒的天气
这里纬度较高
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区域

甚至和全球大部分同纬度地区相比也要更加寒冷

这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

西面蒙古高原的西伯利亚寒流

北面北冰洋爆发的寒潮

东北面鄂霍次克海的冷气团

从三个方向轮番攻击给本就纬度较高的东北雪上加霜

(冰冻的吉林松花湖,摄影师@常建儒)

▼

图片

所以中国唯一的寒温带在东北

中国-53℃的最低气温纪录在东北

气象部门认定的“中国冷极”也在东北

如果以“五天平均气温”低于10℃为冬季

则这里最长的冬季可达230天

(黑龙江雪乡,每年降雪期长达7个月,摄影师@汪进玉)

▼

图片

冬季干冷的大陆季风在南下过程中

与暖湿气流相遇

落下纷纷大雪

夏季湿润的海洋季风

带来7-8月的雨季

这让东北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-700mm之间

虽然降水量与华北地区相当

东北地区却更加湿润

这也和极寒有关

低温条件下蒸发本就十分微弱

加之土壤中的水分又被冻结形成冻土

导致积水既无法蒸发、又无法下渗

在大面积的洼地中出走无门

形成这里的第二重劣势
潮湿的大地

同样因为低温植物残体难以分解

积累在土壤中截留水分

造成土壤过度湿润、氧气不足

原本的草甸和森林退化为沼泽

面积可达到东北湿地的2/3

(草甸沼泽,拍摄于黑龙江抚远,摄影师@郭宏宇)

▼

图片

广布的沼泽又成为江河的蓄水池

源源不断地补给河流

造就诸多大江大河

(东北水系示意,制图@陈景逸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外部

有数条大江环绕

成为今天的国界

包括

黑龙江

额尔古纳河

(伊敏河,额尔古纳河支流,摄影师@陈剑峰)

▼

图片

乌苏里江、图们江、鸭绿江等

(请横屏观看,鸭绿江太极湾,摄影师@滕洪亮)

▼

图片

内部

同样有数条大江

在平原编织天罗地网

包括

嫩江、松花江

以及辽河

此外大地凹陷处流水聚成湖泊小

如松嫩平原上散布的湖泡

大如兴凯湖、呼伦湖一望无际

(呼伦湖,中国第五大湖,蒙古语译为像海一样的湖,摄影师@李雨森)

▼

图片

寒冷与潮湿

互相交织、封印地表

难以开发利用的荒芜

似乎成了这片土地的宿命

然而

自然是辩证法最忠实的守护者

随着时间推移

东北

这片粗砺大地

开始露出蓄积已久的宝藏 

02 锋芒初露

最先展露锋芒的地方在起伏的山地

这里降水充足

排水条件好

为树木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

自南向北

叶片从宽大的阔叶变成窄小的针叶

以适应逐渐变冷的气候

在小兴安岭与长白山

蒙古栎、红松、桦树、榆树、樟子松

交织变换

(小兴安岭的针叶阔叶混交林,拍摄于黑龙江伊春,摄影师@赵高翔)

▼

图片

到了最寒冷的大兴安岭北段

兴安落叶松以极强的御寒能力脱颖而出

成为优势树种

林海漫山遍野

夏季绿荫如盖

秋季层林尽染

这里成为中国北方森林最集中的区域

森林蓄积量占据全国的1/4

由于纬度较高、日照角度低

树木为了获取更多阳光拼命向上生长

营造出高大的垂直空间

(樟子松林,林下杜鹃花盛开,摄影师@老山货)

▼

图片

树木超长的生命周期和强大的生产力

又为动物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

使这里成为各种动物的家园

(森林中的秋沙鸭、鹿和长尾林鸮,摄影师@冯江&NoOne晓东&冯江)

▼

图片图片图片

为了渡过漫长的寒冬

动物们长出厚厚的皮毛

或者贴秋膘、储冬粮

或者睡大觉

人类也依靠山林丰厚的自然资源在此安身立命

东北两大古族“肃慎族系”与“东胡族系”

分别兴起于长白山脉与大兴安岭

在山林中“狩猎”和“采集”

是他们最初的生存方式

生活在长白山地的肃慎族系更靠近发达的河网“渔猎”更为突出

(兴凯湖上的捕鱼人,摄影师@老山货)

▼

图片

生活在大兴安岭的东胡族系

则紧邻呼伦贝尔草原

很容易获得新的生产方式——“游牧”

(呼伦贝尔草原蒙古族骑手,摄影师@老山货)

▼

图片

而山地之外

一些族群逐渐掌握农耕技术

辽河流域在汉人的经营下

两汉时期就已成为发达的农耕区

几乎同时,在鸭绿江流域

高句[gōu]丽依赖农耕经济兴起

于是

东北的地缘优势开始显现

它可以同时吸收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优势

让东北族群得以崛起

公元386年

东胡族系的一支——鲜卑人

建立北魏

大约半个世纪后

北魏一统北方

疆域范围到达黄河流域

成为第一个统一中原的游牧民族

后来

同一族系的契丹人、蒙古人

依靠骑兵加持

所向披靡

建立疆域辽阔的辽朝、元朝

再次问鼎中原

而肃慎族系的一支——靺[mò]鞨[hé]人

可谓博采众长、包罗万象

吸纳了汉文化、高句丽文化

于公元698年在东北建立渤海国

立国228年

几与唐朝相伴始终

之后

同一族系的其他分支

女真人、满人相继崛起

并建立金朝、清朝

中国封建王朝2000多年历史

东北两大族系对中原政权的影响

竟超过1000年

(中国古代史的后半段,堪称东胡族系和肃慎族系交替崛起的战场,制图@李雪茜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然而

这些东北古族强大起来之后

无一例外地出走东北

热闹与繁华似乎终究是中原的

而东北只剩“荒城废堡、有土无人”

但是东北还有无数的能量在蓄积蛰伏之中
它们是大地深处闪耀的金属矿藏

是漫长地质演化中形成的石油、煤炭

更是黑土地里厚厚的腐殖质

只是

这些能量的爆发

尚待另一批人的到来

 03 解除封印

近代以来中原人口膨胀、土地紧张

战争频仍、无年不灾

而地域毗连的东北地广人稀、物产丰富
于是一百多年的时间里

有大约3000万来自山东、河南、河北等地的百姓

或经山海关一路跋涉

或飘洋过海到达关外

形成一场人口大迁徙——“闯关东”
关东苦寒、条件恶劣移民初来乍到只能住窝棚、卖苦力
但正是这种拓荒者精神让土地被一点一点开垦出来

东北长期缓慢的发展进程被一举改变

甚至逐渐变为农业基地

(闯关东前后东北地区人口和耕地面积,清廷开放东北垦殖后,东北地区人口和耕地面积都飞速增加,制图@李雪茜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清末东北已开垦土地面积超过1亿亩

每年有60%以上的粮食
可以销往全国各省

高品质的东北大豆甚至畅销国际市场

彼时,东北就已成为知名的商品粮基地

粮食加工则促进了轻工业的繁荣

外来资本与民族资本纷纷进入

酿酒、制粉、榨油成为东北三大重要产业

1900年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开办了一家啤酒厂

生产“哈尔滨啤酒”

成为我国最早的啤酒品牌

民国时期东北当局投资采矿、交通、军工、通讯、汽车等重工业

自建铁路1521.7公里

占据当时国有铁路的绝大部分

规模庞大的东三省兵工厂更是号称“东方第一”

此外,还发展教育

1923年创立的东北大学很快跻身中国高校前列
然而彼时的中国风云激荡

沙俄、日本先后入侵关东大地

在东北营建“国中之国”

(“九·一八”历史博物馆,摄影师@吕威)

▼

图片

尽管这期间

钢铁、冶炼、电力、煤矿、化工、森工

机械、桥梁、造船等重工业和基础产业

和造纸、纺织、橡胶、陶瓷、制烟

制糖、粮食加工、制油业等各种轻工业艰难起步

(丰满水电站,日伪时期动工,“一五计划”时完成,成为“中国水电之母”。如今,大坝旧址已拆除,图中新坝于2019年落成,摄影师@佐蚂)

▼

图片

但本质上它的资源却以“杀鸡取卵”的方式被掠夺

土地满目疮痍
直至东北解放

伴随着一曲铿锵有力的《咱们工人有力量》

东北解放区快速恢复生产

为全国的解放提供了后盾
新中国成立后它又承担起“共和国长子”的重任

发展原材料和能源产业服务于整个中国的工业化之路
“一五”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

有56项放在了东北

新中国第一炉钢水、第一辆汽车

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及第一批工业基地均诞生于此

辽宁建成以鞍山为中心的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

吉林三大化工厂组成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

黑龙江鸡西、鹤岗、双鸭山等煤矿区初具规模

1955年鞍钢生产的钢材几乎输送至全国各个地区

满足了全国2000多个生产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需要

1959年9月26日正值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

松基三井喷油的消息传遍中国

钻井所在地因此得名

“大庆”石油工人一声吼唤醒了荒原下沉睡的资源

新中国盼来了第一个特大油田“大庆油田”

(大庆油田上的磕头机,摄影师@葛孝通)

▼

图片

与此同时“北大荒”也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

数以万计的复员官兵、知识青年在东北北部的广大荒芜地区

爬冰卧雪、排干沼泽发出“向地球开战,向荒原要粮”的口号
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——梁军

驾驶“东方红”拖拉机在“北大荒”垦荒的身影被永久留存

(“北大荒”指位于三江平原、黑龙江谷地及嫩江流域等地的荒芜地区,下图为第三套1元人民币,图片来源@东方红农耕博物馆,制图@王天怡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如今的北大荒有超过10万台大中型拖拉机

4.7万台联合收割机机械化程度超过99%

而且东北创造的繁荣不只属于自己

当它生产的粮食、木材、石油、煤炭、钢材、机械

通过计划调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利润

被转移投入到全国其他区域

整个中国工业发展不平衡的格局都在发生改变

1960-1970年代出于国防需要工业资源向中西部转移

开始“三线建设”东北

甚至掏空家底“好人好马上三线”

将最优秀的工人、干部输送到中西部地区

迁移企事业单位200多个援建项目300多个输送人才100多万
西部的钢城四川攀枝花中部的汽车城

湖北十堰从无到有成长起来

襄阳、六盘水、金昌、汉中等地至今还有一个个东北官话的方言岛

(仅沈阳铁西区,在三线建设期间就曾援助60多个县市的100多个项目,摄影师@孙泽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
▼

图片

站在工农业的巨大成就之上

东北,尽享全国的赞誉

这里土地肥沃粮食优质、人才济济满腔家国情怀
工业的烈火时代的热血

终于让它冲破了寒冰的封印

东北成为发达的代名词成为令人骄傲的归属地

然而

一阵鲜花着锦、烈火烹油的热闹之后

东北又该去向何方? 

04 热血难凉


国家

往更加开放的方向走去

追逐更先进的工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
东北却在这场变革中无所适从

它是共和国的长子

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重器

而当时代的巨轮调转航向

它却不再是最合适的舵手了
1978年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14.4%

2021年这个数字无情缩减至5.5%
这不到10%的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的

失去产品

失去市场、工业

失去投资

人们失去工作、城市失去人口
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正式宣告破产

成为第一家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

90年代整个东北大约有3000万人失去工作

“工人老大哥”成为下岗工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

当其他地区慢慢从经济转型的阵痛中恢复

东北却似乎依然增长缓慢
过去十年东北常住人口减少约1000万

相当于流失了一座哈尔滨的人口


(废弃的工厂,拍摄于内蒙古牙克石,摄影师@滕飞)


▼

图片

时间在这里走过留下沧桑的痕迹

东北不再是那个热火朝天的东北了

沉重的历史包袱似乎要将它再次封印

但我们却无法忽略那一片冰封之下依然涌动的能量
东北依然有天赐的农业资源肥沃的黑土地

可以丰收一切
可以收玉米

收水稻

收白菜


(成堆的白菜,摄影师@邱会宁)

▼

图片

收大葱


(成捆的大葱,摄影师@邱会宁)

▼

图片

收辣椒

收甜菜

养育肥硕牛羊、山珍海味

发展百年的工业基因没有停止进化

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生产我国第一代舰载机歼-15

大连造船厂建造完成“辽宁舰”和“山东舰”

(大连造船厂建造的“辽宁舰”,摄影师@邱会宁)

▼

图片

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彰显着独特魅力

10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森林、草原、海岸、湿地

也有美食、人文、温泉、冰雪

野性的北国风光

温暖的人间烟火

永远动人心魄

(东北亚滑雪场庆祝场景,摄影师@李乐)

▼

图片

还有可爱可敬的东北人

他们胸怀家国、默默建设

无论家乡还是他乡总是活出一股蓬勃的劲头一种敞亮

(人们尽享丰收的喜悦,摄影师@邱会宁)

▼

图片

我们似乎理解了东北

它是一个问题突出的地区

极寒的气候、僵化的体制都可能将它封印

但它仍是一个优势突出的地区

无尽宝藏仍在那里

还有那一千多万出走的东北人

即便他们今天散落天涯

但这里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、最眷恋、最不舍的土地

是不能够被仅仅百年的兴衰所定义的土地
东北不再如往日闪耀

但它不需要挽歌

重新解开封印或许困难重重

但改变正在发生

(这是冰封不住的人间,拍摄于辽宁锦州,摄影师@杨铁军)

▼

图片

本文创作团队

撰文:文洁
编辑:所长&李鸭梨 

图片:昼眠
设计:李雪茜&王天怡

地图:陈景逸&陈志浩

审校:王朝阳&云舞空城&洪鹤&松楠

封面来源:视觉中国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sfzNFEPtxx5NDgB4TiEJw

今日互动🎡

你对东北了解有多少呢?

有想去东北的出游计划吗?

76
本文系作者 @星球研究所 原创发布在 饼干画报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为什么男人更容易打呼噜?
上一篇
曾是6000万只美洲野牛的家园,如今为何变成这样?
下一篇
评论 (50)
再想想
  • 八一镇八一镇

    文采不错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八一镇八一镇: 谢谢宝宝,饼干会继续努力的!

      4月前
  • ZZ

    奇怪,明明是科普文,我却眼眶湿润

    4月前
  • 平凡人

    写的真好,身为一个东北人,看到这样的文章内心的感动油然而生。东北虽已不再像往日那样辉煌,但东北人的热情依旧存在,为东北打call,为每一位东北人打call!最后衷心感谢作者将东北人的心声写出来,让大家看到东北永垂不朽的历史。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平凡人: wow!碰到了东北人儿~

      4月前
  • 妮子在北京

    好喜欢最后一张插图的标题《这是冰封不住的人间》,爱这落魄却热烈的家乡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妮子在北京: 壮哉大东北!

      4月前
  • 药物

    卧槽,写得真好!

    4月前
  • 芜湖

    好看爱看

    4月前
  • 风采

    看的想去探索大东北了,图文并茂的结构和比例都很吸引人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风采: 谢谢宝~

      4月前
  • FIKRY

    写的真好

    4月前
  • 啦啦啦

    写的很棒!

    4月前
  • 暖心小怪

   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,虽在外求学,但一直想回家乡发展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暖心小怪: 哇建设家乡的想法真的很棒欸!加油~

      4月前
  • 云吞

    真的很棒呀!!这个摄影和文案都超棒的!!!只是看到的人没那么多,加油哇!!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云吞: 谢谢宝宝!请继续支持我们吧~

      4月前
  • 一

    照片拍的真美,写的真好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一: 蟹蟹!爱里~

      4月前
  • lalala

    写得很好,感谢小编认真输出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lalala: 谢谢宝宝~饼干会继续努力的!

      4月前
  • 米粒

    每次在广州三亚碰到东北滴滴司机 都会唠两句,为什么选择 出走东北?一是气候,二是被时代的产物所抛弃。希望东北可以早日解开封印~~~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米粒: 希望如此!

      4月前
    • 沐兮

      @米粒: 前几天的得到头条讲了东北的经济形势,沈阳成为第9个国家级都市圈,再加上其他因素,东北经济感觉又能起飞了。为东北感到高兴,要是我的老家江西什么时候也能发展起来就好了……

  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沐兮: 慢慢来不急,每个地方都在越来越好!

      4月前
  • nana

    写的真好

    4月前
  • JT

    遇见的东北人都很热情、直爽,感觉跟东北人在一起都会被感染

    4月前
  • 点点

    大美东北

    4月前
  • 財迷鹿

    害,肯定不止1000万人口流失了,都没算那些个户口还在东北,实际在外打工的,比如说我,人口普查的时候是按东北报的。都说要振兴东北,这个企业那个项目的,但我估计我是赶不上了,随缘吧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財迷鹿: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常回东北看看呀~

      4月前
    • 財迷鹿

      @饼干画报: 会的呦,还点找个东北银嫁了,回东北鬼脸 做鬼脸

  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財迷鹿: 哈哈哈哈哈笑鼠!!

      4月前
  • 大大哥

    离开东北十多年了,但作为一个大连人,那里的一切都是我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存在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大大哥: 常回家看看哟~

      4月前
  • 梅根

    我们这一代90后00后出走东北也是迫于无奈。如果就业环境好办事效率高,谁愿意离开这片黑土地呢?最后只能在生活和情怀间选择生活。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梅根: 是的,理解~

      4月前
  • 猫桃

    好喜欢图文并茂的文稿,让我更真切的有了较为整体认识和理解东北轮廓的机会。难得的好文,更难得有如此开阔思维与视野。放心吧,有你们这些人的勤奋努力与开阔心胸、坦荡情怀,东北还会大放光彩。中国历史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,真实的中国历史实质是由三江流域的历史组成并书写的。当然,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很长时间一直是没文化的代名词。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猫桃: 是的!蟹蟹你的评论~

      4月前
  • 猫桃

    好喜欢图文并茂的文稿,让我更真切的有了较为整体认识和理解东北轮廓的机会。难得的好文,更难得有如此开阔思维与视野。放心吧,有你们这些人的勤奋努力与开阔的心胸、坦荡情怀,东北还会大放光彩的。

    4月前
  • 东北银

    期待东北经济得振兴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东北银: 一起期待!

      4月前
  • 小企鹅

    期望东北快点复苏!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小企鹅: 是的!!期待共和国长子的蓬勃发展~

      4月前
  • Chemist

    天啦天啦,看饼干的图和文简直就是一种视觉享受!这和我印象中的东北那旮瘩气质不符啊哈哈哈哈哈哈!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Chemist: 嘿嘿!蟹蟹宝宝~咱东北也是极具内涵和历史呢~

      4月前
  • 随风6156

    你们有手机APP不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随风6156: 手机暂时没有呐宝宝~

      4月前
  • 卡卡

    都不怎么会玩,会玩的又凑不齐一桌,算球

    4月前
  • 苏西

    长春是我的第二故乡,我对东北有着很深厚的感情。

    4月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苏西: 常回去看看呀~

      4月前
星球研究所
一群国家地理控,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
相关推荐
如何看懂贵州文化?来了解中国第一山地省的多彩文化史诗!
7天前
贵州人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有多大?带领中国开眼看世界!
7天前
宛若一幅色彩绚丽的抽象画,这条多彩的峡谷究竟位于何方?
7天前
中欧明珠匈牙利,东西方文化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传奇?
5天前
50 76
相关文章
在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漫游,与《寻梦环游记》如何浪漫邂逅?
“世界尽头”是何模样?阿根廷这个岛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!
艺术之都巴塞罗那,带你穿越马路感受城市的“智慧脉动”!
寻找鲁滨逊岛丨有着悠久历史的世外桃源背后有何科技奇迹?
Copyright © 2021-2023 饼干画报
北京神奇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801000116号 京ICP备15007699号-8
  • 前沿资讯
  • 有趣青年日常
  • 心灵驿站
  • 实用干货
  • 城市探索指南
  • 纪实·大美中国
  • 中国国家地理
  • 关于饼干
热门搜索
  • 温暖
  • 正能量
  • 风景
  • 治愈
  • 知识
  • 摄影
  • 青春
  • 大美中国
  • 成长
  • 漫画
  • 有趣
  • 爱情
  • 贵州
  • 生活
  • 伤感
  • 文化
  • 美食
  • 心理
星球研究所
一群国家地理控,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
20 文章
0 评论
1K 喜欢
  • 76
  • 50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