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里里:爱是慕强的反义词
大家新年好,我是简里里。
今天我想来讲一讲「爱」这件事情。
01没有人能通过「优秀」来获得「被爱」
我先讲一个故事。这是一个因为进食问题来求助的女性。她很漂亮,瘦得很好看,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非常有成就,各方面看起来都很好。但是她十年来一直在催吐,她非常严格地管理自己的身材、体重,和她生活的各个方面。
当她讲述自己的催吐是如何开始的,她描述了一个场景。是她青少年时候,有一次在教室里面,她忽然看到同学的成绩比她好,她说有一股巨大的焦虑感涌上来,她跑出去买了很多零食,全部塞进肚子里。然后又去洗手间把食物都吐了出来。这是她第一次催吐。
当你去了解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,你会发现尽管她各方面都看起来很好,但她内在并不自信,她不断地去努力满足各种人、声音、和社会对于她的要求。而且像个无底洞一样,怎么做都不够。
她讲述她小时候在家里不受重视。她第一次获得家里的关注是她考了一次非常好的成绩,她忽然感觉到了家里对她的一丁点「喜爱」。因此她努力变得更乖、更懂事、更优秀。「只有这样我家人才爱我」。
在心理咨询室里面,我们经常听到女性来访者讲述非常相似的故事。尤其在传统的「重男轻女」的家庭里面,女孩子总要努力地表现得很乖、很懂事、很听话,努力地去达成父母和社会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预期;才能证明自己存在是有意义的、有价值的。
所以她并不能够放松,不能表现得「不够好」,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。
人们经常通过让自己变得「优秀」来获得「被爱」。但在这些故事里面,经常充满了犹疑、对自我的不确认和匮乏感。因为仔细去想,他们获得的是「表扬」,却始终获得的不是「爱」。人们通过「优秀」能够获得很多东西,比如地位、金钱、羡慕、嫉妒、关注、恨意;但没有人能够通过「优秀」这件事情获得「爱」。
因为爱是另外一种东西。
▷ weekend-creative
02「慕强」的陷阱
在讲爱是什么之前,我想先分享心理咨询中关于「自恋」这个概念。
弗洛伊德把「自恋」叫做人们非常原始的一个能量,就是自己爱不爱自己。人从出生起要建立自己的「自恋感」,同时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里面,一个人要从爱自己,然后慢慢发展为能够去爱他人,爱父母、爱家庭、爱朋友等。
在自恋这个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研究者,叫科恩伯格。他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,叫做「自恋损伤」。自恋损伤是说:当一个人被要求成为他人,而无法成为自己的情形下,对于一个人的自恋发展水平所带来的损伤。
我来举个例子:比如父母会跟孩子讲说律师是个好职业。但如果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不止于此,而有意或无意之中,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孩子传递一个隐藏的威胁信息:如果你不去成为律师的话,你会失去我的对于你的爱;或者律师是个好职业,如果你努力地去考法学院成为律师,我就会更爱你。
这个就是科恩伯格所说的:当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,或者被逼迫成为他人,以满足他人预期的时候,就会形成「自恋损伤」。
自恋损伤会摧毁掉一个人正在形成的自己。因为他不得不将自己不符合期待、被拒绝的部分隐藏起来。他会觉得,「我不能让他人知道我内在真实的感受,我必须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。否则就太危险了」。
科恩伯格认为一个遭受自恋损伤的人内在的深层的一个核心信念是:真实的自我一无是处也不值得被别人爱;我必须要做点什么特别的事情来补偿,来证明我自己是可以被爱的。
这样的人到了中年之后,他们可能很成功很有成就,但是更容易陷入无意义感,遇到中年危机。因为他们内在空洞,觉得这些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,但又不能认为自己的需求是重要的,会有很多无意义感。
▷ fubiz.com
我想说的是,想一想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对于我们的期待。我们很容易发现,在各种媒体信息中,我们都被期待更强壮、更成功、更苗条、更美丽。它教育我们更漂亮、更瘦、更乖、更懂事、更优秀,才能获得爱;也告诉我们如果你生活得不幸,那一定是你不够努力、不够自律。
如果我们相信这些「慕强」的说教和影响,那么我们不免就会成为科恩伯格所描述的、「自恋受损」的孩子。因为我们获得的不是爱。甚至有时候当我们在为女性发声的时候,也会不免陷入「慕强」的陷阱。
我举个常见的例子。在每年妇女节的时候,常会出现一主题,本意是「夸赞女性」。它会说,在很多领域中,女性和男性一样杰出;甚至在一定的领域,我们女性比男性更杰出。
我很不喜欢这个角度的立意。因为这其中隐含的一个基础信息是:你拥有社会意义上的「优秀杰出」,才是有价值的。
我多说一点:女性一向被要求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——从出生开始,你是否值得出生,到你在传统婚恋中的生育价值如何,再到你是否愿意牺牲自我的声音和愿望,成为一个好妈妈好母亲好女儿,同时还能养家糊口最好再有些成就。如果一个女性儿女双全家庭幸福又在事业上勇攀高峰——这当然极为不易。这时候再被拿出来说:你看,我们也有和「男性」一样杰出的女性。这样的女性值得被爱。
那是不是说,如果我们做得不够「好」,没有达成社会意义上的成就,那么就我们就没有价值、不值得被爱了吗?
它更关于「慕强」,而不是关于「爱」。又因为在心理咨询之中,我们经常见到优秀的人并不真的感到被爱,在「强者才值得被爱」这个社会的声音之中,我们经常在小家庭中、甚至对待自我的时候,也经常混淆什么是「慕强」,什么是「爱」。
03「爱是慕强的反义词」
最后我来讲讲什么是爱;为什么我想讲爱是慕强的反义词。
爱当然是个很大的话题。我想从一个童话来讲。上个月我和先生一起给女儿读故事,读了王尔德的《快乐王子》。这是个非常值得去读的童话故事。我觉得它讲了什么是爱。我想讲讲它。
▷ 《快乐王子》
故事大意是:在一个城市里,有一个王子的雕像和一只准备迁徙的鸟。王子看到城市里很多穷苦的人,便让鸟把他身上的宝石和宝剑都送给了这些穷苦的人。冬天快要来了,鸟即将要跟着她的鸟群迁徙,可是每当王子提出要求再送一次,鸟都多留一夜。
于是王子把自己的眼睛、剑上的宝石全都送了出去。在最后送走王子的眼的时候,鸟跟王子说:「现在你没有了宝剑、也没有了宝石。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了」。
故事的最后,人们起床来,看到一个破旧不堪的雕像和一只冻死的鸟儿。清洁工把它们收了起来。但是天使将他们带回给上帝,说这是这个城市最美的东西。
我们那天晚上在读到鸟儿说,现在你没了宝剑也没有了宝石,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了。异常地打动我。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被告诉,你要有宝剑要有宝石,你才会拥有更多的爱。但那是慕强、是不假思索地、不考虑现实条件的要求;它带来的更多是评价、羡慕、渴望、嫉妒以及一些其他东西。
拥有宝剑和宝石并不能使人变得幸福,然而爱和被爱可以。我们讲了太多如何变得更优秀,如何比别人更优秀;以及我们如何避免自己因为不优秀而不被别人爱;我们一直在这个逻辑中拼命地证明自己。于是我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,就像开头我讲的那个好看又成功的姑娘;她获得一切,但始终不能体验到幸福感,很难爱上自己。
爱是珍贵且稀少的。希望无论我们对待家人、孩子、朋友、还是对待自己,多去爱,而不是去要求。
爱是慕强的反义词。
文章来自简里里在 TED x 外滩 2022 女性大会的演讲,略有改动封面:Pinterest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2DsA7k9Z29hOTPFH2hgw7g
今日互动🍰:
你是否也有"自恋损伤"呢?
你如何看待"爱是慕强的反义词"这个观点呢?
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哦~(~ ̄▽ ̄)~
真棒呀!
@快乐子: 是哇!
有启发,谢谢!
@一只大橘子: 小饼干也是,对于爱和慕强有了新的理解~
饼干画报棒极了!
@快乐子: 谢谢快乐子,我们会继续努力哒~
《我很不喜欢这个角度的立意。因为这其中隐含的一个基础信息是:你拥有社会意义上的「优秀杰出」,才是有价值的。》
说的跟男性就不是一样
@forte: 其实不仅仅是男性啦,社会现在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着很高的评判标准,但是爱作为一种情感是可以跨越这些的
不是因为优秀才爱你,而是因为你是你,才爱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