饼干画报 饼干画报
  • 前沿资讯
  • 有趣青年日常
  • 心灵驿站
  • 实用干货
  • 城市探索指南
  • 纪实·大美中国
  • 中国国家地理
  • 关于饼干

能扛住中年危机的人,都很“任性”

4 年前心灵驿站
22,821 26 111

以前,“任性”是个贬义词。

“你怎么这么任性?!”总有一种指责的意味。

现在,不一样了。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我们开始羡慕那些任性的人。

羡慕他们可以活的自由又自我。

高分台剧《俗女养成记》中,女主陈嘉玲就很任性。

39岁,辞去高薪工作,跟未婚夫分手,用全部积蓄买下一栋“鬼屋”。

40岁,还在很顽固地要自己装修……

不管别人说什么,她只听自己的。

很多人说:年纪越大,越不敢任性。

陈嘉玲,就是个例外。

她是怎么做到的呢?

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“任性”。

40岁的女人,

可以活的多任性?

39岁,即将结婚时,陈嘉玲毅然分手,离开了相恋五年的男友。

同时,还结束了看起来高大上,实则又累又烦的稳定工作。

从繁华的台北,搬回了台南老家。

在40岁,陈嘉玲开启了人生下半场。

她考了一张英语导游证,以“国际玲”的身份接待外国游客;

哪怕医生说“再不生孩子,可能已经没机会了”,她依然不想结婚,也没计划要孩子;

看上一栋“鬼屋”,哪怕里面有人自杀过,她也坚持用全部积蓄买下了它,经过一整年的“折腾”,终于有了“家”的样子。

陈嘉玲,也正式开始了“一个人”的生活。

但并不平静。

为了和自己较劲,装修房子时的她,坚持亲力亲为。

然而入住后,各种匪夷所思的桥段轮番上演。

清理院子里的马蜂窝,被蛰;

硬要自己打气枪,把钉子打进大腿里;

刷油漆,直接从架子上摔下来......

三天两头跑急诊,年轻女医生甚至以为她被男友家暴了。

可即便如此,她也没有妥协,坚持不让父母插手房子的事儿。

爸妈担心这个房子是鬼屋,风水不好,特意请来风水大师。

她毫不客气地把他们轰走。

640-221

妈妈生气,说“我们是好心没好报”。

她不依不饶,直接说“钥匙拿来”,跟爸妈要回了自己房子的钥匙。

去家具城挑沙发,她选中了白色的L型那款。

结果妈妈觉得那个沙发颜色太浅,容易脏,悄悄让送货员送了深色的过来。

她坚决拒收,不断地说:

“姐的沙发姐自己选,这是我家我的东西,我要弄脏也是我的事情,你们都不要再管我的事情了!”

640-253

640-254

640-256

40岁的陈嘉玲,并没有40岁“该有”的稳重和妥协。

相反,她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,让人“不省心”。

可是,看到她这样,又有多少人莫名羡慕呢。

很多人都问过:到底怎样才算活出自己?

陈嘉玲这样就是。

自己的事情,自己说了算,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。

《俗女养成记》会告诉你:原来一个人,真的可以活的自由而任性。

可能做到这样,其实并不容易。

640-255
任性的背后,
是什么在支撑?

不管你们怎么说,我都坚持自己的想法。

我怎么想的,我就怎么做。

能这么坚定,需要高度的自我认同。

自我认同,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,也叫“自我同一性”。

指的是,你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知道自己的好恶、原则、价值观,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,而且,你对自己的认知,是持续的、稳定的。

你认同这样的自己,这就是自我认同。

埃里克森认为,自我认同是人生的必经之路,人们通过不断探索、尝试、选择,逐渐认识自己,获得自我认同。

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,自我认同是一个人作出选择的基础。

比如,一个自我认同高的人,会更明确自己的原则,选择什么人交朋友、谈恋爱,选择什么样的职业,怎么发展自己。

自我认同越高,越容易作出并坚持自己的选择。

就像陈嘉玲一样。

她做决定的时候,不需要别人的意见,哪怕别人反对,哪怕自己并没有什么经验。

就像买“鬼屋”,即使大家都不看好,但“我想买”,那就买下来。

陈嘉玲的状态,就是高度“自我认同”。

640-222640-223

但事实是,很多人都没有陈嘉玲这样的笃定。

他们的自我认同,往往会出现以下三种问题:

a. 自我认同延缓

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状态:还在探索阶段。

这时候,不太明确自己到底是谁,想要什么,做决定的时犹犹豫豫、瞻前顾后。

这样的人,最容易焦虑、纠结和迷茫。

不过,处于探索中的人,随着自我认识越来越多,自我认同感就会越来越高。

b. 自我认同混乱

这种人,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都特别低。

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,要做什么,也很难为自己做决定,很少帮自己争取什么。

容易得过且过,走一步算一步。

c. 自我认同早闭

之前有个粉丝求助,说想改变老公,他一直没上进心。

问了才知道,老公从小到大,从没有过零花钱。

什么时候买什么,都是婆婆说了算。

衣服是婆婆买,饭是婆婆做,工资卡也归婆婆管。

这个老公完全按照妈妈的意志在活。

这是一种自我认同早闭。

很多妈宝男,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状况。

因为有妈妈包揽一切,所以,过早终止了自我探索,不再思考这些问题了。

那这些问题谁来思考呢?

当然是他们的父母。

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,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。

640-257
不能说我想要,
背后一定有一句“我害怕”

那么,这种高度的自我认同,是怎么形成的呢?

首先,是通过他人认同。

孩子天生就会认同自己的父母。

尤其在小时候,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,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时候,他们会通过父母的视角来看待自己。

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是有价值有能力的,孩子就会认同父母,认为自己是有价值有能力的。

相反,如果父母对孩子评价非常低,认为孩子无能无用,那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糟糕的人。

毫无疑问,陈嘉玲从父母眼里,看到了一个特别棒的小女孩儿。

她小时候,爸爸总是无条件包容支持她,不断夸奖她。

她成绩不好,爸爸会说:你活泼又可爱。

640-261

她贪玩被妈妈骂,爸爸会安慰她。

而她也会趁机提要求:

每天加五块钱零花钱;

不跟弟弟一起睡;

要XX的录音带;

看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。

尽管为难,但爸爸还是会答应。

640-224640-225

陈嘉玲的爷爷一直保留着她小学发表的作文。

她的字写得丑,但爷爷一直夸好看。

他总是说“陈嘉玲就是最好最漂亮的孩子”。

哪怕她都40岁了,没结婚,从大城市灰溜溜地跑回家,担心父母对自己失望。

爸爸仍然骄傲地把女儿介绍给护士们,以她为傲。

陈嘉玲的妈妈,虽然有时候真的很凶,但实际非常温暖和接纳。

当陈嘉玲怀疑妈妈“太凶”所以是假妈妈时,问妈妈“我生日是几号?我喜欢什么害怕什么?”

640-226

妈妈马上回答了她的问题。

640-258

640-260

这也是一个帮助陈嘉玲自我认同的过程:

这是你,妈妈知道。这是你,你有你的特点。而且,妈妈都记得。

她从父母那里看到了一个优秀而确定的自己,形成了足够的自我认同感。

这让陈嘉玲在做决定时,坚持而笃定。

她会根据自己的内心作出选择。

可反观现实中的家长,太难做到这样了。

朋友说,我小时候敢要什么的话,我爸得打死我。

其他朋友说,不给就不给,打你干什么?

他说,他觉得我不该要。

这个朋友确实是偏回避和讨好型的,在关系中,他很少提自己的要求。

因为,他从小就在打骂里,认定了:自己不该要,不配要。

这是对孩子自我的一种否定:你的需求是不对的,不合适的,不应该的。

久而久之,孩子就从“爸妈觉得我不该要”,变成了“我不想要”“我不需要”。

造成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混乱。

导致:

他们不敢按照内心去做选择;

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;

他们害怕作出的选择是错的,而不敢做决定。

但其实,他们不是不想要,只是不知道,或者不敢要。

令人悲伤。

640-259
如何更任性地活出自己?

a. 努力了解自己,允许自己体验

先问问自己:我想要什么?

可能你想了半天,答案是:我不知道。

这个不知道的背后,其实是缺乏探索。

没尝试过,不知道哪个更好,更适合你。

那就去尝试,去体验,去感觉。

然后,相信自己的体验和感觉。

当你真正体验了,才能知道“你的感觉”到底是什么 。

b. 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喜好

有个朋友说,刚换了26字母键盘输入法,不太习惯。

我说:你习惯什么,就用什么啊。

他尴尬地笑“我习惯九宫格,可他们说用九宫格的都是老年人”。

因为担心被说“落伍”“像老年人”,他就放弃了习惯的输入法。

当他意识到后,迅速把键盘换了回来,说:

“我就喜欢九宫格输入法,怎么了?这是我的手机。”

是啊,就像陈嘉玲:

我就买个鬼屋,怎么了?
我就不结婚,怎么了?
白色沙发不耐脏,可我就是喜欢,就要买怎么了?

也许,白色沙发用两个月后,陈嘉玲会后悔,会痛心疾首地说:也太脏了吧!以后买沙发,我坚决不买白色的了!

但,这才是陈嘉玲自己的选择,自己的人生,不是吗?

沙发脏了,买“错”了,又有什么关系呢?

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路。

c. 学会自己做选择

自己做选择,就意味着要自己负责。

想一想最坏的结果,并告诉自己,不管是什么结果,我都能承担。

当你自己做的选择越多,你会发现,你越自由就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d. 列出想要的原因和理由。

记住,不管什么理由,都没有错。

比如,我想要这个,因为别人都有,我想要那个,是因为便宜,我想要C,是因为颜值高,而且我没用过,不管什么理由,都值得你去支持,去实现。

以前,埃里克森认为,自我认同是一个人青春期的任务。

后来,研究发现,青春期确实是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。

但其实,大多数人,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自我认同。

这确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慢慢来,多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去了解自己。

认可自己,喜欢自己。

这样,以后你也可以果断地作出选择。

霸气地说出那句:这是我自己的选择。

这就是我自己想要的,和别人无关。

点个“在看”,愿你任性地活出自己。
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
作者|ally

编辑|朴素的树、如欢

参考资料:
《现代性与自我认同》安东尼·吉登斯,三联书店1996-5
《走向后马克思: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》仰海峰,中央编译出版社,2004-3
《自我》乔纳森·布朗、玛格丽特·布朗 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5-1
《同一性:青少年与危机》埃里克森,中央统计出版社,1968

 

640-4-1-1

你处于哪个年龄阶段?

你的人生是什么样的?

欢迎分享你想要的人生~

文章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S9cmzcq_8ZRBdSHuu0-LLQ

女性 治愈
111
本文系作者 @壹心理 原创发布在 饼干画报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2021/9/1-今日鸡汤
上一篇
2021/9/2-今日鸡汤
下一篇
评论 (26)
再想想
  • 很好很好

    很好很好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很好很好: 谢谢~❤

      4 年前
  • 吴闯

    就是有人惯着就任性,没人惯着没心理依靠万事小心不能任性。
    这个角度好像也可以解释

    4 年前
    • 是的

      @吴闯: 是的

      4 年前
  • 牛人

    那电视剧说生活,逻辑鬼才

    4 年前
  • 这篇文章好赞!

    这篇文章好赞!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这篇文章好赞!: 这么赞的文章能换来您一个点赞和收藏嘛?嘻嘻😊

      4 年前
  • (#^.^#)

    我30了 要从环保转到互联网产品经理,我想试试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(#^.^#): 加油!如果有好消息 欢迎来跟小饼干分享☀

      4 年前
  • 哈哈

    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哈哈: 你这条评论真和写了个评论一样

      4 年前
  • 生活

    对认识自已很有启发,对如何养育孩子,培养孩子良好健全性格也有帮助。赞!!!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生活: 能让你有所收获小饼干非常开心!希望你和你的家人都能健康快乐常相伴❤

      4 年前
  • 谈人生

    这样的人生很繁杂,但又很丰富
    好好活着吧,加油

    4 年前
  • 战无不胜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!

    所谓的中年危机,实际上反应了不断增大的生活压力,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

    4 年前
  • 自我但不失责任,顾及他人但又不失自我

    可笑可笑,什么是中年危机,自我认同又怎么跟任性挂上钩呢?

    4 年前
  • 无名

    就硬带,没有任性的命,非得任性的病,早晚死路一条
    就和早年宣传的小资生活一个德行

    4 年前
  • 宝瓶座星云

    有2种原因原因支持这个文题:一是物质水平很好的中年男人,所以很任性,这是一种结果;另一种是一直过得很任性,到了中年也都以自我为中心,自然也就无视众人口中所谓的中年危机了。

    4 年前
  • 一二三

    其实就是因为40岁了,爹妈还惯着,羡慕的不是她的任性,而是还有爹妈在,爹妈还管着

    4 年前
  • 我

    古代人类的社交范围窄,形成合力需要包容太多别人认可的东西,而信息时代需要更好的让人类找到自己包括兴趣爱好在内的圈子,支持自己的社会价值存在。

    4 年前
  • xnm

    婆婆妈妈那点事,任个屁性

    4 年前
  • 勇敢的女孩、

    成长的道路上要大胆的尝试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勇敢的女孩、: 对 人生要不留遗憾<(^-^)>

      4 年前
  • 0.0

    感觉在写观后感

    4 年前
  • 大头

    从心理学自我认同的角度切入分析一个电视剧,很不错的文章~~喜欢

    4 年前
    • 饼干画报

      @大头: 蟹蟹喜欢~欢迎收藏我们的网站哟,小饼干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滴!

      4 年前
壹心理
有心事,看壹心理。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。
相关推荐
暂时没有文章!
26 111
相关文章
和最爱的人去追寻极光吧!一起见证这大自然的梦幻奇迹!
夜空满月下,哥特建筑尖顶直指苍穹,何处藏着古老秘密?
圆形编织映灯影,篮子储物显匠心,现代家居何处觅温馨?
萌力全开!红山动物园里,熊猫宝宝如何成为治愈系的小确幸?
Copyright © 2021-2025 饼干画报
北京神奇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801000116号 京ICP备15007699号-8
  • 前沿资讯
  • 有趣青年日常
  • 心灵驿站
  • 实用干货
  • 城市探索指南
  • 纪实·大美中国
  • 中国国家地理
  • 关于饼干
热门搜索
  • 温暖
  • 正能量
  • 风景
  • 治愈
  • 知识
  • 摄影
  • 青春
  • 大美中国
  • 成长
  • 漫画
  • 有趣
  • 爱情
  • 贵州
  • 生活
  • 伤感
  • 文化
  • 美食
  • 心理
壹心理
有心事,看壹心理。20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。
8 文章
0 评论
458 喜欢
  • 111
  • 26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