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乡村生活,似乎成为了一种年轻时髦的风潮,互联网中充斥着对乡村生活的赞美描摹,让人心驰神往。
2018年,小焱和阿杰回到了一个互联网滤镜之外的现实乡村,如同你认知里的传统农村,这个位于四川眉山一处山脚旁的村子,甚至无法在公共地图系统中找到精准定位。
离开大城市,小焱和阿杰决定在这个村里以染布为生,这不是关于男耕女织的脱离现实的古典故事,而是在城市内卷文化成为主流的当下,一对年轻夫妻的真实选择。2020年10月,三联生活实验室摄制组来到民英村,记录了他们的故事。
村子里是羊肠土路。晚上阿杰驱车载着我们颠簸其中,不到八点,村里便入了夜,稍有外物入侵,便此起彼伏几声狗吠,在暗夜里零星的几户人家的窗灯,如同寂寥星辰,忽明忽暗。
小焱和阿杰的家,坐落在村子深处,旁边除了两栋邻居家的空房,便无他人。这里离成都大概一百公里,年轻人全都外出务工,留下的老人们则继续着一种颇为保守的农耕式生活。
民英村是阿杰出生的地方,这栋二层小楼是他们家的老屋,很早父母便带着两姐弟离开了,在成都租房生活,各自营生。这也是大部分出身偏远乡村的孩子的生活路径。
小焱的猫叫糖糖,是本地知名山大王。
回来的时候,老屋一片狼藉,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缮。小焱按照自己的设想,对老房子进行了整修,外墙覆了一片竹围栏,门口挂了染坊的招牌,山里充沛的雨水,滋养了野蛮生长的植物,也成了这个小楼的天然装饰。染坊初具规模后,他们领养了一只叫“糖糖”的猫咪。
两个年轻人回来后,原本落寞的村子开始热闹了起来。隔壁的娘娘们经常三俩结伴来围观,他们特别好奇两人在家捣鼓些什么,为什么会从大城市回到农村。起初,娘娘们站在门口看,一回生二回熟,慢慢地就开始帮衬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琐碎。
跟村民们熟络起来以后,他们也渐渐成了染坊的一部分。忙碌的时候,小焱和阿杰会邀请爷爷奶奶们来摆龙门阵,一起染布。
“农闲的时候,老人们也无聊,染布的工作不繁重,一般就是给柿子去蒂或者清洗下布料,他们很乐意参与进来,我们也会按照城里的薪酬标准付给他们报酬。”阿杰说道。
这些改变是阿杰的父母没有想到的,他们是村子里较早出去务工的一辈人,如果没有阿杰和小焱,或许老屋就会被渐渐遗忘,他们也不会再回来。
染坊落成后,阿杰的母亲发了朋友圈,大家纷纷回复道,没想到你们农村的生活这么美好,也不需要在城里买房了。对于阿杰的父亲来说,如今回村里和孩子们团聚成了每个周末最期待的事情。
对于小焱来说,喜欢上植物染源于一次对工作压力的排解。彼时在天津某幼儿园从事幼师职业的她,日渐感受到一种莫须有的焦虑。“当时的工作需要每时每刻关注在孩子身上,虽然我也很喜欢小朋友,但是精神压力特别大。”小焱回忆道。
平时就喜欢手工活的小焱,看到成都的“寒山染坊”正在招募志愿者,正好寒假得闲,她决定去成都工作一个月,系统学习下蓝染。没想到的是,这次成都之行,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。
在染坊,小焱邂逅了全职染师阿杰,已经在染坊工作六年的阿杰,有着熟练的染布技术,在此期间,他给与了小焱很多指导。一直到小焱回到天津,他们仍旧保持频繁的联系,因为太喜欢蓝染,小焱甚至在自己的出租屋里起了一个染缸,业余时间专心研究染布。
25岁那年,小焱带的小朋友毕业了,此时她开始考虑辞掉工作专职做植物染。“25岁,还很年轻,我就想换一种方式生活,走不通的话再回来继续做幼师。”小焱说道。
没过多久,小焱回到了成都,此时寒山染坊因为业务需要,即将搬去云南,于是她和阿杰商量,不如自己开染坊。对于这个决定,小焱的父母提出了反对意见,在他们看来,染布就是儿戏。“他们会担心我没办法养活自己,因为我很坚持,他们也没办法,最后安慰我说,干不下去,就回家。”有时候,父母的妥协,也是一种支持。
染坊开张大概半年后,小焱和阿杰才开始有了一些收入,他们逐渐找到了让染坊持续下去的办法。目前,主要的营收是为品牌做代加工,间或参加成都的市集。后来很多回头客提出私人订制的需求,小焱就开了网店,平日里上架一些自己的蓝染手作,竟也积累了不少客人。随着大家的口口相传,不少人闻讯来到民英村,跟着小焱和阿杰学习染布,顺便体验乡下生活……这些围绕植物染展开的活动,为他俩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。
理想逐渐照进现实,如今在乡下的他们,非常享受这种生活。每天早晚两次搅拌古法缸,像照顾孩子一样去照料这些材料,阿杰染布,小焱做产品,后院的小山上有很多植物染的材料,闲时上山采摘,日落而归,生火做饭。“我们在乡下生活其实很简单,一日三餐,照顾缸、染布、做东西,把产品上到微店淘宝,跟客户确认、发货,吃完饭出去散散步,很简单的。”小焱笑道。
成为染师之前,阿杰做过很多体力活,也正是这些工作经历,让他有了在乡下自给自足的生存技能。他不善言辞,不怕吃苦,小焱的出现,带给他一种从未想象的生活。如今,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踏实。而对小焱来说,阿杰则是她的安全感。
得益于当地的气候,小焱家门口的菜园,永远都不缺果蔬,下过一场雨,到山上走走,也能收获不少食物,比较常见的地皮菜,凉拌炒食都不错,还有一些野果野菜,也能凑成一盘美味,对他们来说,在乡下生活几乎不需要太多的钱。
“钱全都都投入到了生产,最难的时候账户只有几百块,在城市的话,这些钱生活不了几天,但是在乡下是绰绰有余的,做饭的话去地里抓两把青菜,肯定饿不着。”阿杰说道。
对小焱来说,乡下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“以物换物”,邻里的菜地里种的作物各不相同,大家经常带着自家的收获串门,“有时候在路上遇到耕地的爷爷奶奶,他们会特别热情地帮你把背筐装满。”食物吃最新鲜的,肉类油类需要几公里外的镇上去买,价格倒也不贵。
定居乡下,在四川已经成为一些人多年前的选择,比如小焱因染布结缘的叮叮姐,十年前就回到乐山的某处乡村生活,如今她的家早已是理想的模样,四季繁花,自给自足,平日里有空,便会驱车到小焱的染坊小住一段时间,改善一下小两口的伙食。
小焱和阿杰的乡村生活,是在滤镜之外的,也是在互联网的流量之外的。回到父辈们耕耘的乡土,是出于对自我认可的幸福生活的追求。离开了大城市,他们仍旧以年轻人的方式奋斗在乡村,试图构建一种理想的生活。
一年后,我们再次回访小焱时,她提及曾经想要在成都开店的打算,虽然仍未实现,但是目前染坊运营已经进入轨道,营收方面也稳步提升。
我想起一年前离开民英村时,摄影师的感慨,在城里再奋斗三十年,退休了也来乡下生活。
太棒了
这篇文章很治愈,看惯了城市里的光怪陆离,我也怀念农村 的家啊,每家每户都有两个门,后门大多有片菜园种点蔬菜,自己种粮食,生活成本确实≈0
想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的日子,乡里乡亲都好像是一家人,可是那种日子再也回不去了…
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在城市的喧嚣中迷失了自我,已经忘记了来时的目的,丢失了本真!而现在回归乡村,回归大自然,也使人们的身心灵得到了净化,达到心中的宁静!
从农村出来,跻身一个三线城市,若真要放下一切回归农村,还真有些不甘心。看完以后,五味杂陈。
就想问一句,有了孩子,孩子的教育怎么办
哎
哎 所有曝光的东西 差不多 就玩完了
一技之长是生存之本。赞!
很羡慕能放弃城市的工作去农村生活,就是担心以后有了孩子,教育问题怎么解决。在国内教育资源极其不平衡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定居的一个原因吧
美美的
安置好一切,没有任何后顾之忧,这样的生活是大多数人都一直向往的
远离闹世
羡慕
真好,如果年轻人都能学成归来,振兴自己的家乡,何须嗟叹故乡的没落。